下册 第三十三章 儒生不及游侠人(第7/9页)

罗中夏一低头,发现手里握着一支其貌不扬的小毛笔,刚才的一切并非幻觉。他重新拥有了一支笔灵,所以被心霾排斥出来了。

天人笔高高在上,威严地喝道:“罗中夏,你刚才到底干了什么?”它对笔灵十分敏锐,刚才虽只一瞬,还是引起了它的疑心。

此时天人笔已压制住了董朱之争,不再陷入分裂,煊赫一如从前。

罗中夏没有理睬它,垂着头,反复咀嚼着那一句话:“人凭本心,笔亦如是。人凭本心,笔亦如是……手辞万众洒然去,青莲拥蜕秋蝉轻?”没来由地,他想到了小榕留给自己那首集句诗。原本他觉得其中深意,是暗喻退笔,可现在再仔细一想,这两句意义又不同了。

若只为退笔,何必手辞万众?又哪里用得着洒然而去?青莲拥蜕,秋蝉身轻,暗喻人为秋蝉,蝉壳为笔灵,退笔是得大解脱——但若以笔观之,才情方是秋蝉,为笔灵躯壳所禁锢,不得舒展,只待青莲拥蜕,方能脱壳而走。这正是“人凭本心,笔亦如是”的最佳注脚。

这么一解,罗中夏隐然发觉,这两句诗似是隐着什么法门。

天人笔见罗中夏久久不答,心中气恼,又将触手伸了出来。左右这小子已是个无笔的普通人,打杀了也无妨。可它转眼瞥到青莲遗笔,心想正笔还没出现,这时候还是不要节外生枝。它突然发现罗中夏手里多了一支笔,触手微微改了个角度,把笔夺了过去。

天人笔把那笔拿到眼前端详了一下,看不出什么端倪,可它想再深入探查一下,却突然如触电一般,整个人——或者说整支笔——都僵住了。

不只是它,连其他五侯,也纷纷停止共鸣,仿佛都被其所克制。

“这是什么笔?”天人笔愤怒地喊道。

“这你认不出吗?这是笔冢主人用自己炼成的笔冢伏笔啊!”罗中夏缓缓抬起头来,开口说道。

笔冢主人在封冢之前,自知将散,遂把自己也炼成最后一支笔灵,化于心霾之中。天下诸笔、管城七侯皆是笔冢主人所炼,所以见到这一支笔冢伏笔,虽不至俯首称臣,但多少会被炼主压制。

天人笔知道笔冢主人暗伏了对付自己的手段,却没料到会藏得如此巧妙。试想,欲开笔冢之人,谁不是极力搜集笔灵,壮大己身?笔冢主人却反其道而行之,唯有无笔之人,方才有获得这伏笔的机会。刚才天人笔一番苦心策划,自以为得计,却完全落进了笔冢主人的算计里。

所幸笔冢主人与董仲舒理念不同,不至于有吞噬笔灵、戕灭才灵之能,最多只是慑服而已。那支笔冢伏笔飞回罗中夏手中,附近的诸多笔灵仍不能动。

罗中夏心中明白,现在只要他愿意,可以将其他六侯皆收入囊中,乃至天人笔吞掉的那百余支笔灵,亦可以收归己有。不必考虑什么渡笔体质,亦不用在意一人一笔的限制,因为这一支笔冢伏笔的能力,就是代主人统御诸笔,任多少都可以。

换句话说,他心念一动,便可成为有笔冢以来,拥有最多笔灵的至强之人。

天人笔亦觉察到了这一点,沉声道:“罗小友,你本有退笔之心,又何必再度涉入此局。你若就此退开,我保你与你的伙伴一世平安。”

罗中夏摇摇头,若有所思。

“你真以为拿了这笔,便能压服我吗?”天人笔惊怒交加。它虽被笔冢伏笔压制,可终究不是收服。它拼命催动其他五侯,只要再度形成共鸣,便可挣脱束缚。

要知道,持笔的罗中夏毕竟只是个寻常人类,纵有伏笔加身,短时间内也难以驾驭如此庞大的力量。而这,正是天人笔可乘之机。

问心碑顶,嗡嗡作响,光华时亮时灭,看似平静的局势下,两股力量在纠缠运转,扭结角力。眼看六侯共鸣将成,天人笔觉得身躯上的压制减轻了不少,心中大喜,正欲鼓劲冲破,却看到罗中夏抬起头,突然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我明白了。”

“明白什么?”天人笔看到这笑容,突然有种不祥的预感。

“我何必拿这支笔来压服你,笔灵本是才情所化,只用来压服斗战,实在是焚琴煮鹤啊!”罗中夏朗声吟道,“手辞万众洒然去,青莲拥蜕秋蝉轻。我终于明白其真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