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分歧(第2/6页)
而组织部长钱国渠,尤其显示出另外一种含蓄和隐晦,但他坐在常委们中间,却很不自在。作为省委组织部长,在这样的场合,除了省委书记,他便是最具有权威的一个人。他手中抓着的一大把名单,就是这二三百人的命运,他的一票的影响力仅次于侯向。只见他拿着材料的手微微颤抖了一下,并且立即又把材料放到了桌子上。他没有抬头,刚说了一个字,就觉得喉咙有些发干,急忙喝了口水。这样的状态对于他来说是不多见的,他甚至也感到自己今天有些反常,有些东西就是这样的莫名其妙。侯向似乎觉察到了什么,把目光从钱国渠那里移向常委们,并且微微一笑说:“请大家认真看一下组织部的这个方案,我觉得这是一个最成熟最全面的方案。不,这只能是组织部的意见。”
钱国渠趁势喝了两口水,再次清了清喉咙,他只要在官场上说话,从来就都是慢条斯理的,现在他把节奏放得更慢了,特别是这开场白,他斟酌着每一个措词,讲着前一句,琢磨着后一句。绕了半天,才开始一个市一个市地读出名单,从某人的姓名、性别、出身年月开始到原任职务,最后才托出拟调整的方案。每一个人介绍结束后,都会停顿很久一段时间,这当然是让常委们思考的了。这种进展速度很慢。时而会有人发表一番议论,往往都是侯向说:“人无完人,我们要一分为二来看待干部嘛!”大家才又恢复那极富涵养的随和而空洞的面孔。
谁也没有预料到的是下午临下班时,研究到第六个市的干部时,原方案的市委书记也是侯向拍板的,在钱国渠介绍之前,侯向说:“梅岭市委书记魏齐同志调任教育部任副部长,这是大好事啊,我们省又出了一个副部级领导,刚刚接到中组部的通知,梅岭市委书记要重新考虑人选了。”侯向一脸严肃,一脸组织性、纪律性,常委们个个低着头,侯向接着说,“我的意见是由江山市委副书记江彪同志出任梅岭市委书记。”
不知道为什么侯向的话音一落,常委们有的抬起头,看看侯向,又看看钱国渠,他们的眼睛、眉毛、鼻子、嘴巴在不同程度地发生难以察觉的变化。钱国渠愣了一会儿,站起来向贾士贞招招手,贾士贞大步跑过去,钱国渠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贾士贞立即转身回到座位上,迅速地找到江彪的考察材料,看了好一会,送给钱部长。
钱国渠说:“各位书记、各位常委,就江彪同志任梅岭市委书记的问题,我想给各位汇报一下江彪同志的情况。”说到这里他停了一下,严肃的会场发出低低的声音。
侯向瞥了钱国渠一眼,目光有些怪异,随后又把目光转向常委们,脸上的组织性、纪律性概念更加明确,字体不仅放大,而且加粗加黑。
钱国渠又说:“大家知道市委书记,在全省那么多领导干部中是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的,按照中央任用干部的有关规定,请大家再研究。,江彪同志从县委书记到副专员,到市委副书记,还不到两年时间,现在突然任市委书记……”他没有说下去,手里拿着材料,目光在常委们身上慢慢移动着。
这时,省长蒋习宇摘下眼镜说:“关于梅岭市委书记的人选问题,我想组织部的意见应该考虑,我们一向都是注重领导干部在接任下一个职务前的任职时间的,按照我省的惯例,市委书记通常应该在市长这样的重要位置上锻炼过,如果破例提拔了,要有特殊贡献,或者特殊理由,而江彪同志的工作太平常了。”
侯向说:“关于江彪同志任梅岭市委书记一事,我是经过反复考虑的,虽然江彪从县委书记到副专员、市委副书记不到两年,但是他担任县委书记时间较长,又是一位出色的县委书记,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也是我们省委组织部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培养的,所以尽快给他压担子,也是锻炼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侯向突然用声音强调了他这个省委书记的绝对权威。常委们也都同时感到侯书记脸上的组织性、纪律性已经转变到声音上了。
常委们有的抬起头了,但那一张张脸,仍然严肃、随和,让人很难看出其中的倾向性。
蒋习宇双手按按桌子,充满官场智慧地微微一笑,说:“我觉得还是应该听听组织部的意见,是不是请组织部马上研究一下,拿出你们的方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