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官位运作(第8/11页)

朱士强知道,必须化解徐向友和付中强两个副职之间的矛盾,这样才能使教育局领导抱成一团,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向他们晓以利害关系。为此,朱士强又特意找到徐向友和付中强分别谈话,语重心长地强调团结的重要性。希望他们能够从大局出发,放下个人恩怨,为整体利益考虑。当然,朱士强这些话说得比较隐晦。

朱士强说:“只要你们跟着我好好干,我绝对不会亏待你们。不过,我也希望咱们的班子能够团结一致,不要出现任何不和谐的声音。”朱士强这话说得万分严肃,他毕竟做了多年的一把手,深谙领导艺术的精髓,知道既要给他们甜枣吃,也要在适当的时候狠狠地抽他们一鞭子。

徐向友和付中强岂能不知这里面的利害关系,身在官场这么多年,胳膊拗不过大腿的道理他们还是懂得的。这从政的人都知道,副手之间闹点矛盾还有情可原,如果副职领导跟一把手过不去,那绝对是自讨苦吃,弄不好会落得个两败俱伤的下场。所以在朱士强跟他们谈话之后,两人也都表示愿意听从朱士强的领导,共同把教育局的工作干好。

班子的问题解决了,朱士强很快又烧起了他的第二把火——整顿机关工作作风。朱士强责成机关党办和纪检监察室以局党委的名义,一连下发三个通知,加强局属各单位的作风建设。并建立一系列的制度措施,对于长期旷工、作风涣散的人进行严肃处理。

朱士强的做法让教育局的广大教职员工很不理解,有人认为朱士强这是没事瞎折腾。这么多年了,教育系统的工作作风就是这样,他朱士强来了就能改变吗?然而,正当大家以为朱士强的整顿不会有什么效果时,突然就有一个机关科长因为工作时间饮酒被停职。没过几天,又有4名老师因为长期不上班被辞退。这下大家都知道朱士强是动真格的了,一时间人人自危,谁也不敢越雷池半步,机关学校的工作作风也有了很大改变。

朱士强在一次教育系统中层以上干部会议上说:“有些同志对我们的整顿作风工作很不理解。殊不知,作风问题不解决,那么其他问题就很难解决。现在我们教育系统的形象及口碑并不好,乱办班、乱收费的现象还存在。教育教学的质量也不高,整个中海市近百万人口,每年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却寥寥无几。如果我们不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转变工作作风,那么教育系统的形象就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朱士强坐在讲台上,面对着台下数百双眼睛,慷慨激昂地讲着自己的政见。他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一个非常有魄力的领导,听着他的讲话,大家不禁窃窃私语。这个新领导是有些不一样,教育局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吗?

为了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用权行为,朱士强很快又烧起了第三把火。针对各重点中小学择校生收费问题,朱士强明确规定,没有教育局的最后审批,任何人没有权力往重点学校调入学生。另外,责成局纪检监察部门严查乱办班、乱收费现象。如果发现老师办课外补习班,核实后将立即开除公职。朱士强的高压政策赢得了广大家长和社会公众的一片叫好声,但遭到了教育系统内部一些人的反对。尤其是那些既得利益受到损害者,原来靠学生转学都能赚不少钱,现在却被朱士强堵死了财路。那些常年办班收费的一些老师,更是暗地里骂朱士强。

当然,朱士强也懂得有张有弛的道理。他一方面加强对教职员工的管理,一方面也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待遇。他跟市政府协调,通过市财政为广大教职员工涨了大约20%的工资,这可是实打实的好处。朱士强的这个举动深得广大基层一线教职工的心,大多数没有灰色收入的老师都非常高兴。

就这样,朱士强通过自己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教育系统的风气大为好转。他的改革措施赢得了大多数教职员工的支持,也赢得了老百姓的一片叫好声。他不但打开了工作局面,还巩固了自己在党委班子中一把手的地位,在整个教育系统中也逐渐树立起了自己的威信。

赵刚亲眼目睹了朱士强的教育改革成果,也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赵刚知道,作为一个领导者,朱士强是成功的,他属于那种具有开拓精神、敢想敢干、年轻有为的领导。看着朱士强从容不迫地处理事情,赵刚的心里很是羡慕,他觉得这样的男人才是男人。他幻想着,有一天他也能像朱士强那样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那该有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