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死刑犯案件终昭雪 杜万清直面大救赎(第8/13页)
这年头,地球离了谁都照转不误,走个销售经理和生产车间的主任,实在不算个啥,黄小娜相信,只要招聘广告一打出去,自会有各路精英络绎不绝地前来应聘。当然,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蓟原酒业接下来的关联交易——郝国光已经联系好了下手的接家,单等竞拍一事淡出公众的视野之后,就可以立马交易。郝国光报的价格是1亿3,对方嫌高,经过几次磋商,双方达成了最后的协议价:9600万元。这已经够划算了,仅仅转个手,五六千万就赚到手了,天底下这样的好生意有是有,但不多。
北京、上海等地的房产陆续出手了一些,还剩下不到1/3;西平市的那块地,由于国土局长被纪委双规,暂时搁在那里,一时出不了手。尽管如此,回笼的资金还是比较可观。
依黄小娜的意思,蓟原酒业还可以做成一道更丰盛的大餐,那就是把蓟原酒业折腾上市,到市场上去大把大把地圈钱。但郝国光对这样的资本运作模式不感兴趣,关键是时间上没有保障,想上市,没个三五年是折腾不出名堂来的;再者说了,究竟能不能操作上市,人为的努力是一个方面,好运气也是一个方面——一个人,不可能总是被好运包围着,不是十拿九稳的事情,郝国光绝对不干。他打定主意,只要蓟原酒业顺利地一出手,立马就从蓟原撤退。
郝国光已经过了恋战的年龄,他如果不尽早脱身,也许就永远脱不了身了。
李明桥为什么不离开蓟原?市府办主任那么肥的一个位置,李明桥就硬生生地放弃了,情愿待在蓟原当一名县委副书记,屈居人下?不管是于公,还是于私,李明桥的做法都很不合常理。一件不合常理的事情,你就不能从常理的角度去揣度。李明桥不是那种把官帽子看得很重的人,但他也犯不着赖在蓟原不走,要知道,人代会落选对他是一次非常大的打击,换做一般人,绝对不好意思再在蓟原县抛头露面。
令人费解的是,李明桥却恰恰相反,不但没有抬不起头的感觉,反倒理直气壮地到县委那边当常务副书记去了。难道蓟原县还有什么值得李明桥留恋的地方?这种概率太低,李明桥只不过当了半年多时间的代县长,能有什么是值得他留恋的呢?
郝国光不止一次和黄小娜分析过,都觉得李明桥此举大有玄机。李明桥这样的人,就是那种死脑壳的主,一旦认准了,非一条道走到黑不可。李明桥在代县长任上,一直耿耿于怀的,就是没能把他们几个局长撤下来,未能达到他盘活干部队伍的目的……难不成李明桥还不死心,非要继续留在蓟原,跟自己这帮子老家伙干个一是一、二是二出来?
真是笑话,李明桥还真把自己当救世主了!
这个世道,没有哪个人可以成为真正的救世主,没有,有的只是愚蠢的殉道者罢了。像李明桥那样,把党的纲领当圣旨,把国家和老百姓的利益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都重要,又能如何呢?一个小小的县级领导,能干成个啥大事情?无休无止的会议、接待,无休无止的应付上级考核和检查,这就是行政官员们的正经公干,这些公干,创造的社会效益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说白了,大部分行政官员,尤其是那些党性原则比较强的党政官员,非但没有给社会创造多少效益,反过来,还尽给创造效益的人和企业添乱……李明桥不是动不动就扬言要整顿煤矿企业吗?你整顿吧,“水至清则无鱼”,你真动了真格的,把矿山收拾了,把所有不合法的煤矿企业全部关闭了,哼,县财政就等着去喝西北风吧。
他郝国光怎么啦?官场中人叫他“座山雕”,商场中人叫他“黑老大”,但他手中掌握的企业,每年为市、县两级财政要创造多少利税?又提供了多少个就业岗位?他是爱钱,他是腐败,但他创造的社会效益,是李明桥这样的官宦子弟所能比的吗?李明桥那样,如果放在古代,就叫“愚忠”,“愚忠”懂吗?不具备任何意义的那种。
郝国光的这些理由,上不了台面,但他知道,李明桥就是那些准备“殉道”的人中的一个。李明桥能够慨然放弃市府办主任的肥缺,说明他志不在仕途,官帽子对他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志在什么呢?毫无疑问,李明桥的目标肯定还是他和黎长钧、周伯明、张得贵等几名局长。不怕贼偷,就怕贼惦着,看来,李明桥不把他们几个老牌局长撸下来,心有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