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杜万清重获新生命 郝国光决意除心患(第8/14页)

不管怎么说,移植进自己身体的这部分健康肝脏,从被放进他胸腔的那刻起,就永远属于他了,将成为他身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他提供足够的生命和力量。按照医生的说法,移植手术成功之后,至少在十年之内,病人的肝脏部位不会产生任何病变或者排异反应。这个说法的意思,就是告诉杜万清,他至少还有不少于十年的阳世寿命。

这次手术,前前后后总共花了270多万元——这个天文般的数字,对杜万清来说,意义重大。毫无疑问,他又给自己套上了一个新的、沉重的桎梏。杜万清当了多年的县级领导,单在蓟原县,他就当了五年的县长,四年的县委书记。这要是换做别人,在县长书记的位子上干了近十年,早就发大财了,古人都说,“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呢,何况蓟原县还是甯江省闻名的经济大县。但在杜万清夫妇的银行账户上,没有存下几个大子,他们夫妻俩的积蓄,总共不过几十万元——除了那个秘密账户上的300万元。

那300万元,存在那个隐秘账户上已经好些年头了,杜万清曾经千叮咛万嘱咐自己的老伴:“到任何时候,不管遇上什么样的事情,都不能动那笔钱一分一厘……只要那笔钱原封不动地放在那儿,杜万清自己就永远是一泓不染尘埃的清水;一旦动了一分一厘,性质就变了,清水就变成了浑水,一泓被染黑的水,就像一团墨迹,擦是擦不干净的,只会越抹越黑……

没想到,最终改变心思、打那笔钱主意的却是杜万清自己。他在思想上煎熬焦虑了好长一段时间,最终还是侥幸心理占了上风。他决定铤而走险,毕竟,健康地活着是一件那么具有诱惑力的事情啊!他吩咐老伴取出那300万元来,然后把县上的工作给代县长李明桥、副书记年长富他们简单交代了一下,就找了个借口,在老同学和老伴的陪同下秘密地上了北京。老同学在北京这家医院人头挺熟,上下奔走,悉心关照,移植手术前所未有的顺利。杜万清就比较高兴,尤其是在恢复静养的那段日子里,杜万清的心情和胃口都出奇得好。

“万清,我看咱还是别干了,提早退休,都干了半辈子了,身体要紧……”老伴一边给杜万清喂稀饭,一边随口劝他。

老同学坐在旁边的椅子上,也说:“老杜,咱们是老同学,几十年的交情,说实话,我早就想劝劝你了,官嘛,当到什么时候是个头?”

杜万清刚咽了一口稀饭,嘴里嚼巴嚼巴,说:“人在仕途,身不由己啊。”

老伴说:“啥身不由己的,你不想当这个县委书记了,人家还能绑着你去干?”

杜万清轻斥道:“净胡说!”

老伴道:“我咋胡说了?你这样黑天黑地地拼命干工作,到头来身体也累垮了,还不落个好,背后净是骂你的人,咱图个啥?”

杜万清就单喝稀饭,不再言语。

老伴继续说:“咱不当这个官了,图个省心,现在的工作又特难干,你又跟其他当官的不一样,送上门来的钱,你都不敢收……”

杜万清瞪她一眼,说:“又来了?这些事情,是女人家掺和的?”

老同学在旁边打圆场,说:“老杜,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我认为呀,嫂子说得有道理,身体是最大的本钱,咱都这个岁数了,别拿自己的本钱开玩笑……这次幸亏发现得早,不然扩散面过大,即使想做手术,也来不及了。”

杜万清讨饶说:“你们左一句、右一句的,讨伐敌对分子呢?我呢,考虑考虑,等出院以后再说。”

老伴说:“有啥考虑的,出院以后就打辞职报告,省得走趟医院都得偷偷摸摸的。”

老同学也说:“是啊,你这个县委书记当的,上医院都跟做贼差不多了。不过,我也知道,这中国人啦,自上而下,都热衷官场:身在官场的,都想往更高的位置上爬;远离官场的,都想往当官的跟前凑;凑不到跟前去的呢,也都喜欢看官场上的热闹,就跟看猴戏似的……这我知道,当官有瘾,跟抽大烟差不多……”

老同学这番话,把杜万清逗笑了,他说:“你们都没有过官场经历,哪里懂得其中的门道?我即使想提前退休,也得有个过程不是?哪能说撒手就撒手呢?蓟原县的情况又比较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