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杜万清重获新生命 郝国光决意除心患(第10/14页)
从看守所出来,韩大伟想了想,给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位朋友打了个电话,让他捎带着了解了解八年前全市执行死刑的情况,他说得比较含糊,只说蓟原这边的汇报材料上需要个数据。朋友是位中层领导,去档案室翻了翻,告诉韩大伟,八年前全市执行死刑11人,蓟原县3人。事情很明了:有人弄虚作假。但是,弄虚作假的目的又何在呢?还有,另外那24名死刑犯人,又到什么地方去了?越狱?私放?这些可能性都不太大。
疑点越来越多。韩大伟又去直接找了黑蛋,因为刘大彪也是在八年前死的,而且就死在看守所里,之间肯定有什么关联。黑蛋人憨厚,经不住韩大伟三敲两诈,就说了,他父亲刘大彪不是死在看守所里的,而是死在山上,黑蛋还说,山上死过很多人。再问详细情况,黑蛋却又语焉不详,不肯多说。韩大伟又问他,开包子店的本钱是哪里来的?为什么他父亲死了以后,家里突然有钱了?黑蛋说,是他父亲的命价。问是谁掏的命价钱,黑蛋摇了摇头,说不知道。
难道跟矿山上有什么关联?问题是,犯人们怎么会跟矿山有关系呢?韩大伟又马不停蹄地去了黄杨镇,但在牛头岭的山上转悠了好几天,却没有任何收获。从山上下来,黄杨镇的书记虞守义接待他们,在饭桌子上,韩大伟随口问虞守义,牛头岭几年前有没有发生过什么大的事情,比方说,集体枪毙犯人什么的。虞守义就笑,说:“枪毙人不是你们公检法口的事情吗?怎么问起我一个小乡镇书记了?”还说:“枪毙人怎么会拉到牛头岭来?不可能。”不过,在韩大伟他们离开黄杨镇的时候,送行的镇书记虞守义忽然念叨了一句,说:“人的命,天注定;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句话说得突兀,韩大伟就很奇怪,问他什么意思。虞守义说:“没意思啊,就是感叹一下命运多舛,白云苍狗。”虞守义的话中有话,但韩大伟却又琢磨不出个所以然来,只好带着疑虑回了县城。
因为害怕引起局长黎长钧不必要的猜疑,韩大伟他们也不好大张旗鼓地调查。他把相关情况汇报给沈小初,沈小初也是大吃一惊。沈小初非常肯定地对韩大伟说:“这里面有阴谋,一定有阴谋,天大的阴谋。”
沈小初现在可以拿准的是,省公安厅出具的验尸报告是准确的,没有出错,那具尸体肯定是死于八年前。从韩大伟调查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案情虽然显得有些扑朔迷离,但脉络却是很清楚的,各个看似不相关的“点”,似乎都有一根隐秘的线,把这些“点”串到了一起……肯定有阴谋,而且是大阴谋。既然市中级人民法院没有执行枪决,那么,另外24名死刑犯人,又弄到什么地方去了?这24名死刑犯人的去向,就成了一个大谜团,而且这么多年来,没有任何领导过问这件事情,这又是第二个大谜团。
沈小初估计,黄杨镇发现的那具尸体,十有八九就是失踪的24名死刑犯当中的一位。他记得局长黎长钧看省厅那份验尸报告时惊疑不定的神情,怀疑这个“大阴谋”背后,有局长黎长钧的影子。
沈小初的大脑里面,冒出来的第一个难题是:自己该怎么办?
冒出来的第二个难题是:他该找谁?
冒出来的第三个难题是:他这个公安局副局长,还能够相信谁?
在这三个难题里面,最关键的也是最重要的,无疑是第三个难题。因为第三个难题解决不了的话,前面两个难题,也就没有任何解决的途径和办法。沈小初扳着指头数了数,从县委书记杜万清开始,一直数到政法委书记,再到各科部局长,他真的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够信任谁?他心里再明白不过,如果追着24名失踪的死刑犯继续查下去,弄不好,就会查出一个足以戳破天的大案要案来……多年丰富的刑侦经验告诉沈小初,这个案子一旦深究下去,捂了多年的盖子被揭开,肯定会炸飞一些人,凭直觉,他们的局长黎长钧也未必能够幸免,否则,黎长钧怎么会在看到省厅的验尸报告之后,临时动议,让沈小初把黄杨镇的案子移交给别人呢?黎长钧的举动,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沈小初又不笨,怎么会看不出自己的顶头上司不愿意再追查黄杨镇的案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