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官商合作 投其所好,摸清命门(第3/11页)

清隐喜不自禁,笑道:“既然几位领导喜欢这茶叶,小僧这里还有一点,改天专程给各位领导送去,顺便把报告也一道交上来。”

香也进了,茶也喝得差不多了,清隐也如愿以偿,看来上午的活动应该结束了。

李非语像是想起了什么,他问清隐说:“清隐师父,这庙宇所在地是古灵山书院遗址,听说遗址上还有一块碑刻,你知道在哪里吗?”

“哦,我知道,顺着这条巷子,一直向后走,出了庙宇后门,再向前走一段路,就能看到那块碑。李书记,我带您去。”清隐答道。

“不用了,你陪柏书记在这儿喝喝茶吧,我一个人去看看。”说着,李非语站起身,跟柏安民、马砺峰打过招呼后,一个人向灵山寺后门走去。

后门是关着的,并没有上锁。李非语打开门,外面只有一小块狭长的山地,荆棘与杂草丛生。踏着没膝深的荒草,放眼四下寻觅,在一个角落里,李非语终于发现了一块石碑。他好不容易来到石碑前,扒开杂草,细细辨认着上面的碑文。碑文虽有些漫漶,但字迹基本可辨。大意是说,古书院由陶侃创办,史上人才辈出,后几经兴废,光绪年间,为再现这一人文盛景,当地官绅名流集资重建云云。

碑倾斜在草丛中,冷落荒凉,摇摇欲倾,就像是市场经济中文化的命运。李非语站起身来,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重新回到室内,大家又喝了一会儿茶,等着柏安民说告辞的话。这时,只见清隐又走到柏安民面前,满脸堆笑地说:“柏书记,小僧今天要给你介绍一位奇人,她对您是慕名已久,只是无缘一见。”

“奇人?”柏安民疑惑地说道,“我见过的奇人多啊!”

料是见清隐有些失口,马砺峰急忙说道:“不不,准确地说,不是奇人,应该叫奇才。”

“既然是人才,那就见见吧。”柏安民站起了身。

马砺峰在前面带路,向后山江边走去。到了半山腰,只见一座独立的小院落呈现在面前。院墙上挂着一块长方形的红木匾,上面写着几个字:桃花源文化公司。

李非语明白了,看来,今天的主角现在才正式出场,好戏才刚刚开始。

一排房子依山而建,前面是一座开阔的小院落,里面栽种着多种花木。“桃花源”,名字很好,如果这里住着一位隐士或者高人,那再合适不过了。可惜,用桃花源作为一家公司的名字,并不是太适合,有铜臭气。

清隐和尚朝里面喊了一声:“妍红妹子,领导来了,还不出来迎接!”

清隐话音刚落,一位雅淑的中年女性走了出来,身材高挑,圆脸、清秀,戴着一副眼镜,一看就是一位知识女性。

只见她走上前来,一把拉住柏安民的手,说:“有幸有幸,桃花斋今天真是蓬荜生辉啊,迎来了三位贵客。”

柏安民说:“听清隐说你是一位奇才,所以我们特地过来看看。”

马砺峰介绍道:“这位是桃花源老总胡妍红,我和她吃过一回饭,对她的情况知道一点。她是北大经济系研究生毕业,对传统文化和当前中国经济非常有研究,是圈子里有较高知名度的经济策划师,有国家认证的策划业资格证书。胡总是我们荆都人,以前在北京工作,因为不喜欢大城市的喧闹,去年才回到荆都。”

一听说北大毕业,柏安民又仔细瞧了瞧眼前的胡妍红,态度明显和蔼多了,他说:“北大的高材生,不简单,回报家乡值得称道。荆都现在正处于大发展的时期,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小胡你回来很好啊,我们非常欢迎!”

“谢谢领导的赞誉。我这些年在外面走南闯北,见过不少政要,也为他们服务过。随着年岁的增长,思乡之情愈增,这才回来办了家小公司。近年来,我亲眼目睹了荆都的快速变化,有机会我一定会为家乡的发展献智献策。哎呀,光顾着说话了,来人啊,快泡茶!”说着,朝里面喊了一声。

应声走出两名妙龄女子,胡妍红指着她俩说:“这两位是我的女弟子,都是大学生呢。”

两个女孩身着紧身旗袍,面容姣好,亭亭玉立。她俩泡茶的动作优雅、娴熟,一看就是训练有素的。

李非语扫了一眼室内,室正中悬挂着一块匾额,上书“桃花斋”三字,一看落款,还是当代名家所书。左边是一排博古架,摆着各种器物;右边是一排书架,令人称奇的是,上面摆放着一摞摞的线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