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桃色证据(第14/16页)

苏一玮正想着,感到身上有了丝丝的凉意,便起身来到窗前,就看到沙尘暴像一道黑色的乌云一样从西边的天地间席卷而来。他赶紧关好了所有的窗户,再看外面时,半边天仿佛塌了,一个黑茬头铺天盖地地卷了来,前面的黑浪打着滚儿,从高处忽地冲到地上,后面的浊浪又忽地从地下升到天上,就这样一浪一浪地互相推动着,排山倒海般地席卷而来,仿佛一口要把这座城市给吞没了,把整个世界给吞没了。

沙尘暴几乎是呼啸了一声就把整个楼房吞噬了,顿时,屋子里漆黑一团。苏一玮拉亮了电灯,那灯光仿佛没有了昔日的光泽,灯光下,细尘如雾,白蒙蒙的浮在半空里不肯落下。外面除了风吼吼地叫着,什么都听不见了。

苏一玮的心不由得提了起来,这沙尘暴来得真不是时候,现在正是农作物生长的时候,这样一场沙尘暴不知要给工农业生产造成多大的经济损失啊。往年,遇到类似沙尘暴这样的灾难,他从来没有这么焦虑过,没想到刚要当代市长,想问题的思路和角度显然就与过去不同了,这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将来成了市长,不光权力更大了,身上责任更重大了。

沙尘暴过后的第二天,就传来了各县大面积农作物和大棚蔬菜遭受灾害的报告,受灾最严重的还是沙县。这座位于风沙口上的小县城本来就干旱缺水,没想到屋漏偏遭连夜雨,船破又遇迎头风,经济损失可想而知。苏一玮让秘书长李家昌向各单位筹集了一批救灾物资,取得了关天宇的支持后,亲临沙县去慰问。

这一次慰问灾区与过去大不一样,一切从简,只去了两辆面包车,苏一玮也与大家一起坐面包车。过去下乡慰问几乎成了惯例,凡去参加慰问的单位都要去一辆车,集中起来就有将近20辆。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光车队就长达几公里,这哪里是去慰问,分明是去显摆。这还不说,慰问完毕,乡上还得给慰问团的领导准备手抓羊肉和酒,大吃大喝酒足饭饱后还要划拳猜令,不喝醉几个决不罢休。

苏一玮每次下乡回来,心里就感慨,我们这是观光旅游还是去慰问受灾的群众?动辄几十辆车,动辄酒肉并行,连最起码的同情心和悲悯情怀都没有,难怪群众看到城里领导一下乡,就喊着狼来了。不是群众对我们不礼貌,而是我们自己把自己的形象搞坏了。还有人编了段子讽刺这一现象,说村里一头公牛拼命狂奔,母牛纳闷地问,你跑什么?公牛说,干部来了,他们要吃牛鞭。母牛也跟着跑了起来,公牛不解,你也有牛鞭吗?母牛说,他们爱吹牛逼。又过了一会儿,小牛犊也跑来了,公牛说,你怕什么?牛犊说,他们在喝酒,喝完了要泡小妞。类似的笑话多得很,苏一玮一点也笑不起来,他觉得这种下乡的风气早应该改一改了,不改真的会出问题。他由此便想,有朝一日,要是自己成了市政府一把手,有了决定权之后,一定要把这一坏习惯改掉。这一次,是他主持政府工作后的第一次下乡,他便给李家昌特意做了交代,一是轻车从简,根据人数多少,集中在一至两辆面包车上,谢绝单位小车参与。二是由政府办统一带午餐,不给灾区人民增添负担。

苏一玮是最后一个上车的。大家都以为苏一玮会单独坐小车,所以谁也没有给他留位子。苏一玮一上车,许多人都纷纷争着给他让位,他指指最后面说:“那里有空位,你们谁也别让了。”到了后排,才突然看到周小哭正一脸阳光地朝他笑着,并且迅速朝里挪了挪,用手拍了拍给他腾出来的位子说:“市长,你就坐这里吧。”

苏一玮心里不觉一动,就接了话说:“记者同志辛苦了。”说着就坐在了周小哭让出的位子上,顿时,感到屁股底下十分温暖,身心就感到分外的舒畅。

周小哭微微一笑说:“谢谢市长的关心,真没有想到市长能与我们一起乘坐面包车。”

周小哭说话的时候,苏一玮又一次闻到了上次她给他整理领带时闻到的那种气味,那是一种让男人感到特别心醉的气味。而且,从西川到沙县,足有3个小时让他慢慢体味与享受,苏一玮便想,如果不坐面包车,我哪里能闻到你的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