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为市委书记视察紧急护驾 一块瑞士手表(第3/6页)

成为委办副主任,相应级别也就有相应的待遇:第一是在县委拥有了一间单独的办公室,在这个青灰色的威严大楼里,有许多老科员混了十年二十年也没有属于自己的办公室;第二是县委办原有一辆备用车,此时仍是备用车,不过侯卫东可以随时调动。

对于此,侯卫东既有春风得意之感,也有位于风口浪尖的不安。

综合科副科长任小蔚走到了门口,尽管门开着,她还是礼貌地敲了敲门,道:“侯主任,季常委请你到他办公室去。”

“好,我马上过去。”侯卫东答应了一声,心里想:“季常委以前都是直接打电话过来,今天为何总是这样反常,让任小蔚来传话。”他一边走一边想,“季常委是很重要的人物,在他面前一定要低调,该汇报就汇报,该请示就请示,不能因为自己是祝焱的专职秘书,就把尾巴翘上天。”

进了办公室,季海洋对侯卫东道:“你先坐一会儿,我把这个文件看完。”

见季海洋一如往常,没有特别客气,也没有特别冷淡,侯卫东心中稍定,坐在季海洋对面,顺手拿过一本《半月谈》。

几分钟以后,季海洋把稿子改完,把钢笔插入笔筒,扔了一支烟给侯卫东,道:“卫东,你现在是委办副主任了,肩上压了担子,责任也不同了,虽然不主要负责文字工作,你以后逐步也要写一些大文章,比如全委会的发言材料、党代会的主题汇报,你都要参与其中。

“我看过你给祝书记写的几篇讲话稿,文字功底不错,逻辑很清晰,就是文采差了一点。祝书记对文章要求很高,既要写得深刻,又要有文采,以后你要在文字方面好好磨炼一番。”

侯卫东暗自琢磨:“看来季海洋很正常,难道是我敏感了?”口中道:“我以后多练习,请季常委多指导。”

季海洋轻轻弹了弹烟灰,修长的手指格外的灵活,道:“明天济道林书记要来,你抓紧时间,把纪委写过来的汇报材料改一改。这篇文章是刘凯写的,他的文章在观点上没有问题,就是套话太多,你大胆在上面砍,祝书记喜欢简练的文风,还要有干货。”

干货是指实在的内容,这是流行于益杨机关的一个通用语。

他又加了一句:“写文章能让人思想成熟,能更快进入工作角色,你还年轻,一定要趁着在委办的时候多写一些文章,好处你以后慢慢能体会到。”

侯卫东把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刘凯的稿子放在了办公室,仍在琢磨:“季常委让我写大文章,这里面有什么深意吗?”翻来覆去地想了一会儿,他做出了基本判断:“从刚才的情况看,季海洋对我还是很信任,让我试着写大文章,其实也是给我压担子。”

把季海洋的态度理清楚,侯卫东这才细细地研读刘凯的文章。这是一篇地道的官样文章,开头就是“高举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深刻领会益杨党代会精神”等一大段套话,足足占了大半页纸,然后才进入正题。

总体来说,整个材料还是很翔实,有数据,有事实,有问题,也有工作建议。

侯卫东咬了一会儿笔杆子,大刀阔斧地把前一大段划掉了,只保留了最经典的几句,然后又细细地读了一遍正文。

刘凯的文章把益杨廉政建设捧得很高,一连串数据很有些分量,问题则是诸如“个别单位负责人对廉政建设不够重视”等放之天下而皆准的问题。

“既然廉政建设搞得这样好,为什么公安局局长游宏被双规?为什么检察院接连出事?出现这些问题,说明了益杨廉政建设,或者说是公安局队伍出了问题。”侯卫东想了会儿这些问题,动笔时颇费踌躇,毕竟这是自揭家丑之事。

最后,他还是没有提及此事,将刘凯的文章删减了一部分,又用电脑打好,给季海洋送了过去。

季海洋早就看过了刘凯的这篇稿子,侯卫东的修改稿中规中矩,没有大的问题,也没有出彩之处,算是一篇中庸的官样文章。他知道明天的事情或许有些麻烦,如何写汇报材料便很关键,亲自将文章给祝焱送了过去。

祝焱很重视明天的汇报工作,拿到稿子,浏览以后,对这篇不痛不痒的稿子不太满意,道:“这篇稿子不像你的文风,里面干货太少了。济书记工作作风严谨,我们糊弄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