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第3/14页)
两人正说着话,一伙人听说毕云天来了,就纷纷围上来说:“云天你在政府当常务副市长,可要为紫街说说话,我们世世代代住在这里,国民党来了都不赶我们走,他高志强是什么东西,要把我们赶出去?”毕云天说:“我今天来,正是要和大家商量这事。”紫街人说:“你也是来动员我们搬走的么?如果你也要我们搬走,那你就不是紫街人。”毕云天说:“我不是这个意思。”紫街人说:“那你是什么意思?你不要忘了,你是在紫街长大的,你如果只知道做你的大官,不管我们紫街的事,你以后再也不要踏进紫街一步。”
毕云天一张嘴巴哪里敌得过他们几十张?只得无奈地转过头去,向海叔求助。海叔就站直身子,抬了手往下压了压,众人立即就不吱声了。海叔说:“我正在和云天商量这事呢,要你们来瞎掺和什么?你们走吧,有什么事我会通知你们的。”众人这才陆续散去。
等到屋里就只海叔和毕云天的时候,海叔才说:“是高志强让你来的吧?”毕云天说:“什么事也别想瞒过您海叔啊。”海叔说:“高志强本来也不想动紫街的,但姓牛的有这个意思,他也不好回绝。”毕云天说:“是牛副书记的秘书宋晓波打着牛副书记的牌子,带着钱老板多次找到高志强的门上,高志强才不得不答应下来。如今这些领导身边的秘书也不得了,哪个得罪得起?”海叔笑道:“这就叫做狐假虎威。”
毕云天叹一声,说:“我真搞不清,有了钱哪个地方不可去开发,干嘛偏偏盯住紫街不放?”海叔说:“紫街是市区的繁华区段,但按照新的城市规划,却被划在了环线的边沿上。”毕云天说:“这个规划是我签发的,这我清楚。”海叔说:“可前不久出台的开发江东大道和紫街的方案上,紫街便跟江东大道一样,被归到了环线之外。”
这一下毕云天终于懂了海叔的意思。他想,用环外的价位来拆迁购地,吃暗亏的是紫街的老百姓,开发出来的房产地产那么值钱,得利的是开发商和背后的几个人,怪不得牛副书记的秘书对江东大道和紫街这么来劲。
沉默了一会儿,海叔说:“不过你也要想开点,紫街迟早是要拆迁的,不可能一直这个样子下去。”毕云天说:“你的意思是让他们的堆土机开进来?”海叔说:“省里牛副书记不是要来临紫视察吗?让人把街口的石头搬开吧,这个面子还是要给高志强的,不然你怎么去向他交差呀。”毕云天说:“那就感谢海叔了。”
“你要在高志强手下做事嘛。”海叔说,“暂时也只能这样,反正很快就要过春节了。春节后你们可能又要召开人代会,这段时间我估计高志强是不可能有太多精力来管紫街的开发的。至于以后怎么样,再作打算。”
牛副书记一行赶到临紫时,紫街街口的大石头也搬开了。高志强很高兴,拍着毕云天的肩膀说:“云天啊,要做好临紫的工作,我是离不开你的,你可得多给我操点心。”当即要带毕云天去宾馆拜见牛副书记和曾部长。毕云天说:“下午不是要一起去看一二三四工程么?”高志强说:“下午是下午,下午人多,你怎么能引起领导注意?跟省委领导多打打交道,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毕云天只得跟着高志强进了宾馆。牛副书记跟毕云天打过几回交道,彼此比较熟悉,主动过来跟毕云天握手,还把他介绍给了曾部长。一旁的高志强就一个劲地夸奖毕云天,说:“临紫市的工作,云天可给我挑了一半的担子。”牛副书记就说:“一个好汉三个帮,身边有将心不慌啊。”
下午临紫市几大班子陪着牛副书记和曾部长,沿着一二三四的顺序,将一条公路两个市场三个厂子四千亩笋竹林逐个进行了视察。不用说,一条公路的扩建已经初具规模,两个市场热闹繁荣得很,三个厂子产销两旺效益显著,四千亩笋竹林开发也生产了良好效应。牛副书记和曾部长边看边点头称是,说高志强是个实干家,为临紫市的百姓办了实事。牛副书记对紫黎公路的扩建特别感兴趣,说:“紫黎公路改建好了,整个临紫市的经济动脉就打通了,今后临紫市的前景一片光明啊,志强你这步棋走得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