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8/10页)

这一回梅丽臣阻住了毕云天。她说:“我听说省电视台做环保节目的那帮记者硬得很,否则他们的节目早做不下去了,你这一套恐怕管不了用。”毕云天想想也是,说:“难道我就这么眼睁睁看着他们把节目播出来?”梅丽臣说:“我觉得应该让他们播出来。”

毕云天诧异地望着梅丽臣,说:“你这是什么意思?”梅丽臣说:“我知道你们那些小矿都是土法上马,要设备没设备,要技术没技术,就更不用说环保措施了,对生态的破坏自然十分严重,你这个县里的主要领导如果听之任之,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来发展所谓的地方经济,这本身就是一种短视行为,是一种犯罪啊!”

这个道理,毕云天当然不用梅丽臣来给他讲解,他在电视报纸和其他许多场合听得还少吗?但就是怪,平时听到这些话,毕云天总是不当回事,总认为媒体和上面说这样的话,是因为不懂下情和地方政府养家糊口的难处,现在这话自梅丽臣的口中说出来,竟然一下子就把他给触动了。他望着梅丽臣那双可爱的桃花眼,没有出声,让她继续说下去。

梅丽臣又说道:“现在国家对环保问题抓得越来越紧了,你们那些小矿迟早得关。我看你不要上省城去了,还不如让人家把节目播出来,触一触你们县里的大小官员,使你们下决心把小矿关掉,想办法搞点别的产业。”

毕云天听了梅丽臣的话,马上回去组织县里干部,集体收看省电视台的节目,然后全县干部和司法干警一齐上山,强行拆除关闭了各类小矿。毕云天知道,拆了关了并不等于事情就结束了,因为矿山上的农民如果没有别的出路,你今天拆,他明天建,你今天关,他明天开,你又不可能天天守在山上,那还是同样解决不了问题。毕云天于是筹集资金,奖励农民上山种树,又带着人上省城进北京,向林业部门申请退耕还林项目资金,让农民把力气从破坏生态,转移到保护环境上来。

宁阳县因为环境污染上了电视,一下子知名度变得很高,每到一处,没有不知道宁阳二字的,毕云天把县里的做法和打算跟上级部门一说,大家都很支持,项目资金很快到达县里,县里又科学合理安排到乡镇,一下子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退耕还林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受到林业和环保部门的高度肯定。记者们闻风而动,又到了宁阳,把他们的工作写成文章,拍成带子,在媒体上一宣传,毕云天一下子美名在外。组织部门因为头次电视曝了宁阳的光,停止了对毕云天的考察,现在又到了下面,把他的材料整理出来,带了上去。就这样,坏事变成了好事,毕云天很快就进了市府班子。

毕云天在心里暗暗感激着梅丽臣,到市政府就任的当天晚上就进了梅家院子,他要让梅丽臣跟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可当毕云天喊着丽臣两个字往里走时,屋里却什么动静也没有。将屋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搜寻遍了,依然没有梅丽臣的影子。毕云天预感到了什么,颓然跌坐在门槛上。以后的一个多星期里,毕云天天天往这里跑,可梅丽臣从此再也没出现过。她去了哪里?为什么要突然离去?是厌倦了这份没有结局的爱情?还是怕影响他的前程?毕云天不得而知。

这天下午,无病住院的毕云天再一次推开了这道宅门。面对布满蛛网的木屋,禁不住被盈盈泪水模糊了双眼。在院子里徘徊良久,毕云天好像已铁了心,不等回梅丽臣就不走开似的。就这样挨到天色已晚,还在黑暗里呆了许久,才一步三回头地出了门。

站在街口,茫然四顾,毕云天满心都是惆怅。又不想立即就回医院去,迟疑了一会,想起好久都没去海叔家了,打算去看看他老人家。又想起家中还有一筒新出产的碧罗春,是绝对的真品,说不定海叔喜欢,便绕道去了一趟家里。

到了海叔家,海叔婶到街上打麻将去了,就海叔一人在家。毕云天把碧罗春递给海叔说,这是江苏朋友送的。海叔把竹筒揭开,凑到鼻子底下闻闻,连连赞道:“我一闻就知道不是假货。”当即就给毕云天和自己各泡了一杯。

举杯抿上一口,海叔便匝巴着嘴唇说:“果然不错,看来云天还懂得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