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7/10页)

毕云天没有回自己的家,鬼使神差把车开进紫街,停在了梅丽臣的屋外。他在车上犹豫了好一阵,还是下车推开了那道宅门。一接触到梅丽臣那双水汪汪的桃花眼,毕云天心里就感到踏实了。她已从他眼里看出了什么,就说:“又碰上麻烦了吧?”毕云天就砂罐倒豆子一样,把自己的苦衷全都说了出来。

男人其实也是需要倾诉的,憋在肚里的话说出来后,毕云天那郁积于心头的不安和焦虑就减轻了许多,等他离开紫街回到宁阳,一个周密的计划已经在脑子里形成。他撇开县公安局长,秘密带上两个跟自己关系不错的干警,把一中的教导主任抓了起来。开始教导主任还硬得很,什么也不说。毕云天说:“你别瞒了,我问你,那天晚上你和包工头到县委大院去干了些什么?你以为你不说,就不会有人说了吗?你要知道,包工头已经掌握在我们的手里。”

原来有天晚上,毕云天正要去找县委银书记谈一中基建资金缺口的事,还未曾上楼,忽见银书记家里走出两个人来,竟是一中的教导主任和大楼的包工头。当时毕云天就起了一丝疑虑,掉头离开了县委大院。过后毕云天一忙,也就把这事淡忘了,要不是回了一趟紫街,他恐怕再也想不起这事来了。

经毕云天这一诈,少见世面的教导主任就紧张得手脚直哆嗦,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给讲了出来。教导主任和县委银书记沾点亲,带点故,包工头就是通过他与银书记搭上界,才揽到了这个工程,那天晚上他俩就是到银书记家去感谢他的。

毕云天喜出望外,让干警做了笔录,又让教导主任在上面签了字,画了押,然后离开宁阳去了市纪委。

事情的结局是,毕云天虽然挨了记过处分,但还是保住了县长的乌纱帽,银书记则被降职调往外县做了副书记,三年后才重新恢复到县委书记的职位,直到去年被提拔为市委常委兼秘书长。有人说,银秘书长如果不是在这件事上打了个大折扣,现在不是市委书记或市长,也至少是副书记了。

后来毕云天升任宁阳县委书记。再后来省里要在各地市配备四十岁以下的县级干部进市府班子,而这个年龄段这个级别的干部临紫市并不多,毕云天便被列入省委组织部考察对象。不想在这节骨眼上,省电视台经济频道记者悄悄闯进了县里。他们是到下面里来暗访环境污染情况的,在宁阳县已经呆了两天,县里的领导还一无所知。

原来这几年宁阳县委为搞活地方经济,大力提倡发展乡镇企业。宁阳地属边远山区,也没别的什么好发展的,就山上还有一些矿藏,县里一提倡,一时间,小金矿小锑矿小锰矿小磺矿遍地开花。几年下来,县里国民生产总值和农民人均收入确实有了提高,但污染问题也接踵而至。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些年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小矿多得很,都没什么环保措施,为什么省电视台记者偏偏相中了宁阳?原来是毕云天在使用干部时得罪了一些人,他们早就对他怀恨在心,现在省委组织部又要下来考察他,他们更加不服气,又苦于别的地方抓不到什么把柄,就借题发挥,往省里打了电话。省电视台的记者也真是了得,两天工夫就把宁阳县域内的矿业情况摸个一清二楚,拍了好几本带子,等到县委听到风声,他们已经离开宁阳县境。毕云天就是闻讯追到市里来的。可他又晚了一步,记者们早已经连夜回到了省城。

毕云天知道这么追下去是追不出结果的,就是追上了也不可能把他们扣留下来,你一个县委书记,还敢动人家省记一指头?在临紫街头徘徊复徘徊,毕云天真是一筹莫展。他意识到,如果此事在省电视台一曝光,自己别说进不了市政府,就是县委书记的帽子恐怕也得拱手让出去。这样的先例也太多了,不少地方官员就因为一两件不说没事,一说就可上纲上线的小事被媒体曝光而栽了跟斗。毕云天越想越气愤,越想越觉得危险,脑壳里像装了烈性炸药,随时都会爆炸。他无奈地叹道,算了吧,天要灭曹,我也是没法子啊!

这么哀叹着,毕云天已经下意识地进了梅家院子。他又与那双桃花眼相遇了。他暗想,在这双美丽动人的媚眼面前,那鸟县委书记,那鸟市政府副市长又算得了什么呢?这时他才猛然想起省城里的一个同学,他神通广大,说不定能给出点主意,想点办法。毕云天一个电话打过去,同学在那边说,省电视台我没有什么关系,不过我有一个哥们跟他们有点往来,我给你打听打听。一个小时后,他就回了电话,说他的哥们这两天正好在省电视台做节目,可以带毕云天去找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