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功亏一篑(第9/18页)
段副院长既然是审计局长的同学,而且私交不错,那审计局长还跑到法院里来查什么账呢?王科长这话的破绽不是明显得很么?好像是觉察出了秦博文的怀疑,王科长又放低声音说道:“秦老板你是做老板的,懂市场,却不见得也懂官场。段副院长是法院的常务副院长,本来他完全可利用自己跟审计局长的关系,挡住他们不来审计法院的。可他是院长的死对头,巴不得他们审出问题来,将院长搞倒,说不定他还可趁机扶正呢。”
这也像是编的故事,编得还挺生动的,可写成小说了。为这笔款子,秦博文跟法院打了这么多交道,知道法院院长基本上是上面下派的,副院长搞倒院长就能扶正,这不太符合当前实际。不过王科长的故事尽管不可信,秦博文却还是问道:“那你说,我怎么才能接触段副院长?”
王科长说:“开诚布公跟你说吧,我就觉得你这人也挺实诚的,愿意把你当朋友看待,才给你出这个主意。你可不要去外面说,段副院长迟早会做这个法院院长,这是他背后悄悄透露给我的。你想想看,你一个生意场上的老板,经济方面的纠纷在所难免,如果你愿意趁这个机会结交上段副院长,其中的利与弊,你应该比我更清楚。”
王科长说得越发神奇,仿佛这么好的机遇,秦博文如果不巴结上段副院长,那简直就是天下头号傻瓜。他以为秦博文已经心领神会,说:“这样吧,我还有事,就不跟你多说了。”然后打开抽屉,拿出一张收据,递到秦博文的面前,挑明道:“段副院长的女儿是今年上的大学,因为离录取分数线少了四十分,学校按一分一千元的标准收了他一笔钱。你如果有这个想法,就收下这个收据。跟段副院长或者说未来的段院长搭上这层非同寻常的关系,以后你在生意场上横冲直闯,看谁吃了豹子胆,胆敢招你惹你!”
王科长绕这么大一个圈子,原来就是为了从你身上敲走四万。
不过说是敲也太露了点,王科长可没这么直白。至少表面看去,王科长好像并没强迫秦博文,更没逼他现在就拿钱。他再次苦口婆心开导秦博文,这种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可不是谁想摊就摊得上的,先回去认真想想,想好了再来拿段副院长那张收据。打他电话也行,他可以亲自送过去。给秦博文和段副院长牵线搭桥,他非常乐意。
说完,王科长便把段副院长的收据放进了抽屉里。
秦博文不是傻瓜,知道王科长要说的那句话他没说出来,也没必要说出来,就是不接下段副院长的这张收据,想从法院户头上拨走那四十多万元,没那么便宜。
出了法院,秦博文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去找卖炸药的店。找了好多地方,也没有炸药的影子,这才意识到这是特供商品,不是随便什么商店都可经营的。抓耳挠腮之际,忽有数声爆炸声传至。当然不是拉登的基地组织进了国门,而是不远处有一个建筑工地,工人们正在搞爆破。民谚云:要想骗,搞基建。这话好像还算符合实情。商人要想早发财,发大财,最见效的手段不用说就是骗取官员的信任,将巨额基建项目拿到手上;官员们想早升官,升大官,必得弄几个养眼的形象工程,才骗得住怀揣乌纱帽指标,下来视察指导工作,顺便寻找适合乌纱帽脑袋的上级领导。这样郎有情。妹有意,官商强强联合,自然心想事成,实现双赢。土能生万物,地可产黄金.这就是为什么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都炮声隆隆,国土飞扬的原因之所在。
炮声也惊动了秦博文的慧根。真如中小学课文里写的,秦博文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立即就有了一个主意。他慢慢朝工地走过去。那是马路扩建工程。去年才扩了一次,已是六车道,应该不窄了吧?可这是从省城方向过来,进维都市的唯一途径,市里今年又做出重大而英明的决策,用“三资”办法:干群集资,部门筹资,招商引资,准备再增加两车道,搞成八车道。据说是魏德正多次到上面去活动才立的项,就由他亲自任工程建设总指挥长。名字也是他取的,叫做什么梧桐大道,扩建后大道两旁要遍栽梧桐树,意思是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柄。拆迁已搞了一半,拆迁标语到处都是,有团结紧张式的,什么齐心协力搞扩建,小康目标早实现!什么经济建设没有巧,城市形象很重要!还有严肃活泼式的,比如谁影响维都发展一阵子,我影响他一辈子!比如宁肯添一坟,不得留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