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泄露天机(第12/21页)
不过魏德正跟禹老板之间的交情,知道的人却并不多,于清萍说她是拐了不少弯才打听到的。当年禹老板扔了货郎担,刚开始在城里开百货店时,根本没实力结交政府部门官员,工商税务的人三天两头就要上门找一次麻烦,编了由头要这税,拿那费。当时负责禹老板那个街区的工商专管员姓栾,大家当面叫他栾科长,背后叫他卵科长。这天栾科长又进了禹老板的店,要收管理费。那是一种半年一缴的费种,不久前栾科长就来收过一次。他的记性当然还不至于坏到这个程度,明摆着是借了由头来敲竹杠的,只要给他塞个信封,就会没事。可那天禹老板因顾客退了几百元钱的货,心里窝着火,没买栾科长的账,话说得有点冲,两人吵起来,差点还动了手。老百姓常说,财政爹,银行娘,工商税务两条狼。禹老板得罪了狼,自然有他受的了,那个栾科长自此便盯住他的店,过不上两个星期就要上门一次,不是说禹老板这里违规,就是那里犯禁,反正理由充足得很。禹老板后悔那天没能忍住一时之气,才栽下这棵恶刺,只得低声下气向栾科长求情说好话。晚上还跑到人家屋里送钱送物。栾科长主动进你店,那是给你巴结讨好的机会,你的脖子却比发情的狗卵还硬,现在倒过来再上人家的门,那门槛是那么好进的么?栾科长一脸冷霜,说他是堂堂正正的员,只知道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秉公执法,从来没收过任何人的一分一厘,将禹老板拒之门外。好话打动不了栾科长,钱物进不了他家的门,禹老板的店也就没法再开下去,终于被铁面无私的栾科长执法执得关门大吉。大吉是大吉,禹老板心里却难得平衡,于是写了告状信,天天上市委去告栾科长。谁知栾科长原是一位市委领导的女婿,市委里的人都认识,谁会理睬你禹老板?告来告去,栾科长还是栾科长,仍然管着禹老板门店那个街区。
那时候魏德正还是小干部一个,在市委里面待的时间不长。也是事有凑巧,这天魏德正代人到市委群众来访接待室值班,正碰上禹老板来告状。魏德正并不认识栾科长,更不知道他是市委领导的女婿,只是看了禹老板的告状信,觉得这个栾科长有些恶劣,一时疾恶如仇,有心要帮禹老板一把。魏德正知道仅凭告状信中所说情况,还不足以告倒栾科长,便给禹老板出主意,多找些栾科长敲诈勒索的证据,最好是跟同行们联合起来告状,这样人多力量大,便有可能把姓栾的告倒。禹老板回去后跟同街的门店老板说起那个栾科长,才知道那家伙因为岳父是市委领导,有恃无恐,多行不义,众人背后都恨透了他,巴不得有人牵头掰倒他,于是纷纷提供证据,联名递上告状信。
看了禹老板他们重新写的联名告状信和充足的证据,魏德正觉得把握较大,便直接找了负责信访工作的市委副书记。副书记一见材料,拍案而起,说这样的蛀虫不清除出革命队伍,老百姓的日子还过得下去!当即作了重要批示,让魏德正交给有关部门马上办理。不久有关部门就成立专案组,进驻工商局,内查外调,掌握了大量的有关栾科长索拿卡要的铁证,并提交司法部门,将他依法逮捕。与此同时,禹老板的门店重新开业,工商局考虑到他的店停业期间受了损失,酌情作了补偿。赶走了瘟神,栾科长原来管辖的门店老板们一个个欢欣鼓舞,大放鞭炮,以示庆贺。禹老板更是兴高采烈,比做生意赚了大钱还要得意,跑到市委去找魏德正,要请他的客,还打算送他锦旗,感谢他为民除了一害。魏德正说这是自己的工作,不受请,也不让他送什么锦旗。便感动得禹老板热泪盈眶,说像魏德正这样的好官廉官,如今就是打着灯笼火把也没地方可找,却有幸被他姓禹的碰上了,也不知是自己积了几辈子的德。
需要补充的是,栾科长的岳父,也就是那位市委领导也同时丢了乌纱帽。他是被维都下面一位县长的案子牵出来的,跟女婿的事并没关系。魏德正是事后才知道栾科长的特殊背景的,不禁出了一身冷汗,大骂自己不谙世情,在市委机关里待着,人人都清楚那位市委领导是栾科长的岳父,唯独自己懵在鼓里,浑然不知。是啊,如果那位县长不出事,没将这位市委领导牵进去,谁掰得倒栾科长?如果没有这个如果,魏德正却敢太岁头上动土,帮小贩们整起市委领导的女婿来,还会有好果子吃么?别说飞黄腾达,恐怕再想在市委机关里混下去都困难了。魏德正真想跑到号码里去,给那位县长恩人下跪,感谢他挽救了自己。因为魏德正深知,将栾科长送进监狱的,其实不是禹老板,不是那位给有关部门下达批示的市委副书记,也不是办理栾科长案子的专案组和司法部门,当然更不是自己,而是那位倒霉的县长大人,是他让姓栾的倒了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