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以攻代守(第4/13页)

钟明仁毫不客气地打断了林部长的话头:“让你们的两个副部长去陪吧,你好好开会!声明一下:除了白省长,谁也别给我提请假的事。要说有事,谁手头没一摊子事?可不管怎么忙,民主生活会得开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好作风不能丢!再不认真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我们有些同志可能就会丧失原则,出大问题了!”

赵启功心里冷冷一笑,好,很好,就这么开始了。你钟明仁果然厉害,一开口就是丧失原则,就是出大问题,你就没想过你自己的问题吗?钟明仁同志,你现在得意还太早!嘴上却笑呵呵地说:“钟书记说得很好,这个会是得好好开开,既然是我提议要开的,我是不是就先说说?钟书记,你看呢?”

钟明仁点点头:“启功同志,你就谈起来吧,老规矩,充分民主,畅所欲言。”

赵启功不动声色地打开笔记本:“好,同志们,那我就向钟书记和大家做个思想汇报。大家都清楚,这阵子峡江市出了不少事,社会上议论纷纷,省委市委两个大院里也传言四起。峡江市的问题虽然是最近暴露出来的,暴露在我调离峡江之后,但是,根子却在我身上,不能不引起我的警觉和思索。”

钟明仁看了看赵启功想,恐怕是中共西川省委和培松同志的警觉,才引起你的惊慌吧?!赵启功同志,你和陈仲成、田壮达这些腐败分子究竟是什么关系?你说得清吗?你这位同志到底要向哪里走?脸面上却笑眯眯的:“启功同志啊,你说说看,你的警觉和思索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啊?”

赵启功看了钟明仁一眼,诚恳地说:“大老板,你可能想不到:是看过李东方同志在峡江市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稿后开始的。东方同志这个讲话很有思想,很有水平,尽管刚看到时有点难以接受,后来不但是接受了,也受益匪浅。”声音一下子提高了不少,“同志们,东方同志在这篇讲话里涉及了几个重大原则问题,我概括了一下,大约有这么三条:一、一把手现象问题,二、民主决策问题,三、正确的政绩观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如何对我们的改革事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负责的问题……”

钟明仁再也想不到赵启功竟把话头引到了李东方身上,竟那么理直气壮!现在看得更清楚了,这位同志根本就没有正视过自己的问题。岂止是不正视,且有声东击西、反守为攻的意思。权力真能改变人啊,11年前他再也想不到赵启功会变成这个样子。就是一年前也没想到。一年前,他还想把赵启功当成省长接班人来培养。他向一位西川籍中央领导同志汇报工作时就曾说过:像西川这样边远穷省的省长最好成绩不要换得太频繁,最好能用了解实际的当地干部。赵启功有不少毛病,可头脑灵活,干工作有气魄,具备上的条件,能推上去也算西川有面子。这十年三个省长都是外派过来的,同志们私下的议论不少。可后来发生了什么?赵启功迫不及待了,跑官跑到北京去了,跑到那个西川籍领导同志家里去了,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自己连个常委副省长都没弄上,还害得他吃了那位领导同志的一通严厉批评。

这么胡思乱想时,赵启功说到了自己的问题:“……整天想的都是政绩,有没有一个正确的政绩观,迟早总要出问题。田壮达的案子一出,我首先想到的不是别的,又是政绩,认为多抓腐败分子不是我的政绩,就在客观上背离了党的原则。尤为严重的是,当峡江市政法委书记陈仲成违反办案原则私下和田壮达见面,并向另两个涉案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时,我还认为陈仲成是为我着想,是敢担责任……”

钟明仁又是一个想不到:陈仲成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这个最要害的问题,赵启功竟然没要任何人提醒就主动讲了出来,用意何在?另外,陈仲成这么干是自做主张,还是赵启功授意的?没有赵启功的授意,陈仲成有这么大的胆吗?

省纪委书记王培松适时地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启功同志,打断一下:陈仲成的这番表演?你是事先就知道,还是事后才知道的?”

赵启功说:“是事后才知道的,是陈仲成亲自来向我汇报的。我当时就批评了陈仲成,责备他大事不汇报,小事天天报。不过,对问题的严重性,我还没有清醒地认识。我当晚就把李东方同志找到我家,和东方同志商量。东方同志指出:陈仲成这是涉嫌犯罪,我们如果庇护陈仲成,就是背叛党,背叛国家,背叛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