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月(第21/21页)
还有一次,她走在路上,我从背后认出了她。我跟她走的是同一条路,我得放慢脚步,这样才不会超过她。她向前走着,步伐很小,然后停了一下,好像喘不过气似的,然后她又接着往前走。最后一次,是一个周日,我和安妮·德·佩恩从一个跳蚤市场出来,我们淘了些宝贝,乳白色的玻璃灯、卢贝雷斯[11]的盘子等等。途中我们歇了会儿,喝了杯柠檬汁。就在那时,我看到了迪莉娅·埃森迪尔。她穿着一条黑色的裙子,在阳光的照射下有些发紫,就像是重新染色的布料一样。她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停住了,站在一家烤马铃薯的摊子前,买了一大包薯条,有滋有味地吃起来。吃完之后,她在原地站了一会儿,就像无事可做似的。她戴着一顶文艺复兴时期贝居安女修会[12]的帽子,而她细小的下巴上围着一块寡妇的白绉纱。
[1]马塞尔·普鲁斯特,20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代表作有《追忆似水年华》。
[2]范德海姆,19世纪法国剧作家、小说家、评论家。
[3]亚瑟·贝尔奈德,19世纪法国作家、诗人、戏曲家和剧作家。
[4]喜歌剧,又称“谐歌剧”,是一种和正歌剧相对立的歌剧种类,盛行于18世纪,题材取自日常生活。
[5]巴蒂尼奥勒街区属于巴黎17区。
[6]根据民间传统,降神会是一种和死者沟通的尝试。降神会的主持是通灵婆,她声称死者可以通过她和活人交流。
[7]古斯塔夫·泰利,19末到20世纪初的法国新闻工作者。
[8]路西恩·莫菲尔德,19世纪法国小说家。
[9]《方托马斯》系列惊险小说,共32部,故事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巴黎。
[10]女巫会,中世纪传说里女巫崇拜魔鬼的聚会。
[11]法国塞纳-马恩省,曾经盛产陶瓷。
[12]贝居安女修会,曾流行于荷兰、法国等地的天主教女性信徒修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