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钢琴与爱情(第5/7页)

斯特凡无声地掀开被角:“梅,你在发抖,身体很热。”

我回答:“我等你等得胃都疼了。”

斯特凡行云流水般地开始抚摸我,这种抚摸介于性与无所谓之间,我不言语,感觉胃痛好了一些后,我起身离去。月光下斯特凡还是那样静静的,也不言语。

经过这个晚上,我彻底放弃了“爱”,“情”却更加放肆地奔腾。我对自己说:好吧,就不问过去和将来,不谈责任和彼此拥有,放任地去享受他的温柔,放纵自己的情和欲吧。

我变得轻松了,不再羞羞怯怯,不再压抑自己的思念,想斯特凡就去看他,斯特凡似乎迅速感觉到了这一点,对我有时很冷淡,我难受,但也不知怎么办。我心里想:爱情不是单相思,而是碰撞,斯特凡明明喜欢我,也明知我为他着迷,可他就这么平静地让我独自燃烧,而从两个人之间的感觉来看,斯特凡对我不投入简直是不正常的。

答案很快就有了,我发现斯特凡每个周末都回家。哪个男子不钟情?如果他没有别的女人,他一定会愿意留在我身边和我一起过周末。我默默地看到了这一点,并不去点破斯特凡,只是笑笑地告诉他和他在一起时自己是全心全意的,问斯特凡是不是也一样。斯特凡望着我,眼睛稍微动了一下,说他和我在一起时就只想我,我说那我就满足了,我把“满足”这个词拖得长些,斯特凡定睛地望了望我,似乎想说什么,但终于没有说出来。

后来,斯特凡主动告诉我,他有一个女朋友,相处很多年了,所以周末回家。出乎我意料的是,我说我不在意他有女朋友,其实我那时内心深处已决定不在意斯特凡。

斯特凡好像对我很是难舍,和我的关系就有一搭没一搭地温柔地往前走着,我们一起去看由杜拉斯的小说改编的法国电影《情人》,坐在斯特凡身边,我平生第一次体会到什么是情人,体会到情人不能真正拥有的痛苦。那之后的一段时间,无论是共同散步还是共同做饭,我们俩都会不约而同地哼《情人》的主题音乐,共同回味电影中的画面。有时空气突然凝固了,我们彼此对望,我觉得身体中烈火在燃烧,但是我总是咬着嘴唇对自己说:你是中国女孩,宁愿独自燃烧变成灰烬,也不许让自己变成一堆无骨烂泥。

我决定走出明斯特这个憋屈的小城,换个大点的城市读书,谈到要走,我和斯特凡之间的谈话就有点冷淡,也有点紧张。最后,斯特凡说他会开车为我搬家:“梅,我送你到新大学,我们一起待几天,那几天我只属于你。”我一如既往地渴望和斯特凡在一起,但临行前,我断然谢绝了斯特凡,决定独自开启新生活。

斯特凡送给我他弹奏的钢琴曲,我收下了,听过一遍,放入箱底,不再开启。

我曾经和一位中国男士讲过这两个故事,讲完后,好像两个故事都是烟云往事,我喃喃自语:斯特凡弹的钢琴曲,我后来不听了。马蒂亚斯说天天为我弹钢琴的,真想听啊,听一辈子,却一首也没有听到。那位中国男士一直沉默地听着我的故事,像听天书,中间一句话也没有说,最后问了我一个问题:你就非要爱一个会弹钢琴的男人吗?

吉姆

后来有一位德国男子,他曾经把钢琴弹入了我的生命,他就是吉姆。

吉姆当年走近我的时候,首先吸引我的是吉姆读书。吉姆是工科毕业的学生,但是他的双肩包里任何时候都有书,即使没有背包,他的口袋里也总有一本书。德国有一种口袋书,是雅译袖珍本。

吉姆每次都拿出他包里的书给我看,五花八门,我几乎都没有读过。后来我才明白,我读过的书都是文学史上盖棺定论的世界经典名著,而吉姆读这些经典名著不多,从小他家里就总是放着德国最著名的《明镜》周刊,他的阅读基本上是跟着《明镜》周刊上列出的时下《最畅销书排行》选择的。只有茨威格和海明威例外,是吉姆经久不衰的最爱。

吉姆读书基本上只读原文,包里经常是德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的书。我大学学的专业也是理科,但是没有好好上过地球物理专业课,时间都花在图书馆里读世界名著了,我很愿意用德语将自己在中国跟着世界文学史读过的名著统统向吉姆罗列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