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第4/6页)

“你来这里干了多久了?”她询问身边的一个女子。

“几天了。”对方边说边打开了另外一个盒子,“昨晚是我的孩子们在过去几个月里第一次不用饿着肚子。”

“我们在做些什么?”

那个女子耸了耸肩膀,“我听到他们在说什么春风行动。”

“那是什么意思?”

“我可不想知道。”

伊莎贝尔翻阅着盒子里的卡片。靠后的一张卡片让她停了下来。

保罗·莱维

布朗蒂娜街61号C公寓

第七区

文学教授

她飞快地站起身来,撞到了身旁的那个女子。对方咒骂她打断了自己的工作,她桌上的卡片如瀑布般滑落到了地上。伊莎贝尔赶紧跪下来捡拾着卡片,大胆地把莱维先生的卡片藏在了自己的袖子里。

就在她站起来的那一瞬间,有人一把抓住了她的手臂,把她拽出了狭窄的走道,害得她边走边冲撞着身边的一整排女子。

在墙边的一处空地上,她的身体被扭转过来,重重地推到了墙壁上。

“这是什么意思?”一个法国警察冲她咆哮着,紧紧攥着她的那只手力气大得足以在她的手臂上留下一块瘀青。

“抱歉,非常抱歉。我需要工作,但我病了,你看。是流感。”她尽可能大声地咳嗽了起来。

伊莎贝尔掠过他的身边,离开了警署大楼。走出门口,她一直咳嗽到了自己走到街角为止。从那里开始,她迈开了奔跑的脚步。

“这是什么意思?”

伊莎贝尔朝公寓的遮光布向外看了看,注视着楼下的大道。爸爸坐在餐厅的桌子旁边,紧张地用染上了墨水的手指敲击着木头桌面。时隔几个月,再次回到这里的感觉很好——和他在一起——但她实在是激动得无法放松享受回家的感觉。

“你一定是误会了,伊莎贝尔。”爸爸说。自从她回家后,这已经是他的第二杯白兰地酒了,“你说那里肯定有上万张卡片,那可是巴黎所有犹太人的数量啊。无疑——”

“问题是这意味着什么,爸爸,而不是事实到底是怎么样的。”她答道,“德国人正在搜集巴黎所有海外出生的犹太人的姓名和地址。男人,女人,还有小孩。”

“可这是为什么呢?保罗·莱维是波兰血统没错,但他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了,还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里为法国奋战过——他的哥哥就是为法国战死的。维希政府向我们保证过,纳粹是不会伤害退伍老兵的。”

“薇安妮就曾被人索要过一份名单。”伊莎贝尔说,“有人要求她写下学校里所有犹太人、共产党员和互济会会员教师的名字。事后他们全都被开除了。”

“那他们总不会开除他们两次吧?”他喝完这一杯,又倒了另外一杯,“而且收集这些姓名的是法国警方。如果是德国人干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伊莎贝尔也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同一段对话已经进行了至少三个小时的时间。

此时,指针已经滑过了深夜两点,两人却都没有想出一个可信的理由来说明维希政府和法国警方为什么要搜集巴黎所有在国外出生的犹太人的姓名和地址。

她看到外面闪过了一道白光,便提起遮光布的一角,朝着楼下漆黑的街道望去。

一排大巴车呼啸着在大道上奔驰着,车前两盏涂上了颜色的车灯并没有打开,看上去就像是一只缓慢移动的蜈蚣在街道上伸展着手脚。

她在警署外面就曾看到十几辆停在院子里的大巴车。“爸爸……”还没等她说完,公寓门外的楼梯上就响起了脚步声。

某种小册子被人从下面的门缝里塞进了公寓。

爸爸离开餐桌,弯腰把它捡了起来,拿到桌旁放在了蜡烛下面。

伊莎贝尔站在了他的身后。

爸爸抬起头来看着她。

“这是一份警告,上面说警察准备围捕巴黎所有在国外出生的犹太人,把他们放逐到德国的集中营里去。”

“我们不能在需要采取行动的时候在这里空谈。”伊莎贝尔说,“我们需要把楼里的朋友藏起来。”

“这是不够的。”爸爸说。他的手颤抖了起来。这不禁让她再一次怀疑——他在一战中到底看到过什么,又知道些什么她所不知道的事情。

“这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伊莎贝尔解释道,“我们可以保证楼里某些人的安全。至少是今夜,我们明天会拿到更多消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