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关闭城门欲捉贼(第9/12页)

“走吧,走吧,不要打扰我休息。”易厢泉竟然反客为主,将他赶了出去,吹熄了烛火。

窗外,传来夏乾骂骂咧咧的声音。月光清亮,穿进了窗户。

墙上文与可的真迹可谓价值连城,可如今落灰蒙尘,显得有些可惜。

它旁边的弓箭却在月下微微发光。

易厢泉看着弓箭,心如明镜。

书房悬弓本是不妥,夏乾被逼着读书却心有不甘,一进书房便是假惺惺地以读书为由去擦拭弓箭。

易厢泉笑了一下,抬手慢慢将弓箭取了下来。

不一会儿,夏家下人端来了洗面香汤和漱口的茶水,点上了驱蚊的香。丫鬟想进来铺床,却被易厢泉死死拦住,直到把吹雪交给她们才肯罢休。待洗漱完毕,他自己将床重铺一遍,还在枕头底下发现夏乾窝藏的几本小册子,都是《离魂记》《聂隐娘》之类的故事。他笑了笑,最后才在小榻上躺了下来。

有的人白天忙碌,只是不想直面夜晚。白天有很多离奇的事情可查可想,夜晚就没了;白天有很多人可看可聊,夜晚也没了。自从师父和师母死后,这些年他一直孤身一人,但夜晚越是安静,他越是睡不着。孤独就像锥子,扎得人辗转反侧。

今夜不一样。

易厢泉听着窗外丫头嬉闹的声音,下人们走动的脚步声,并不觉得喧闹,反而有些温暖。他已经没有家人了,夏乾就像是仅存的家人,也许夏家就是自己的另一个家。

他翻了个身,竟然慢慢睡着了。在青衣奇盗来临的前夜,睡得安稳又舒服,似乎梦到了师父、师母和善的脸,也梦到了面容模糊的亲生父母。

次日清晨,夏乾是被下人推醒的,他猛地跳起来,发现暗红缎子的床帷外一片光亮,真的日上三竿了。他慌忙找茶水漱了口,自己睡得再沉,他也清楚今天晚上会发生大事,如今这一上午却睡过去了。

夏宅是庸城最大的宅子,夏家的下人数量很多,而其中还算能干的不足二十人。于是把这二十人的名字重新命名,以二十四节气称谓,不足的便空着,以待晋升。唤醒夏乾的仆人叫夏至,是夏家的大管家之一。

“易厢泉还活着吗?派小满偷偷跟去了吗?”夏乾带着睡意问道。

“人家易公子作息规律,好几个时辰前就吃完早饭出门了。早闻易厢泉大名,智慧无双。本以为比老爷略小几岁,没想到竟然如此年轻。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哟!”

夏至嫌弃地拉着夏乾起床,又道:“谷雨那帮鬼丫头甚是喜欢易公子,想把早膳端进房。哪知易公子非要亲自去厨房,跟下人们一起吃,吃饭时,似乎用了银器。”

夏乾眉头一皱,睡肿的脸映在手中茶杯上,没再吭声。

夏至接着道:“易公子吃了很多,又用酒葫芦装了一大壶茶水,之后便出门了。我让小满悄悄跟在他后面。易公子先去了城西三街,随后绕到庸城府衙,只待了不到一个时辰就出来了,然后进客栈。就在进客栈之前,小满……被他发现了。”

夏乾恨铁不成钢地道:“这得扣小满月钱!”

“这可怪不得他。易公子进客栈之前,突然回头,看着小满笑着说,与其跟着自己浪费时间,不如去干些正事,帮他找一根一人高的竿子。”

夏乾漱了口,一抹嘴,问道:“要竿子做何用处?”

夏至苦笑道:“不知道。要说那小满真是跑腿的命,傅上星先生在清晨来给夫人问诊,又顺便问了昨日易公子受伤的事。谷雨那丫头一听易公子受伤了,便非要拉着小满去送药——”

夏乾听得不耐烦了,蹬上鞋。夏至最怕他穿鞋,因为这是准备溜走的前兆,匆忙拦住道:“老夫人说了,如今外头乱,少爷你必须在家待着。”

夏乾冷笑一声,深吸一口气,拔腿就跑。他从后院翻墙出去,运气很好,狗居然没叫。

重本抑末思想在大宋有了巨大改变,工商亦为本业的思想得到宣扬。庸城地处扬州中心,水运交通便利,商业也逐渐发展起来。夜市素来热闹,而待五鼓钟鸣,早市也开始了。做买卖的都是一户挨上一户,但此时却因为城禁的缘故全盘打乱。

今日就是青衣奇盗偷窃的日子,百姓们都不敢出门,除了夏乾。他一路小跑到了风水客栈。这是衙门对面的客栈,易厢泉以前就下榻此处。老实巴交的周掌柜独自一人坐在老榆木台子前头。周掌柜早已过了古稀之年,虽耳背,眼却不花。如今客栈空空,只有易厢泉一个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