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易厢泉奉命办案(第7/9页)
“你当真把真品混进去了?”
“当然。偷,本身就难,更难的是要偷哪个。还好是筷子,若换作是鼎——”
“对,换作是鼎,”夏乾走到了他的前面,挡住了去路,“你知道在齐州府时他是怎么偷的鼎?青铜鼎是无缘无故消失的,那只是一下——就一下!当时所有的守卫都在房间内守着。等了整整一夜,快到黎明,东方已白,窗户口由外而内突然冒起浓烈白烟,室内顿时一片昏暗。待烟雾散尽,结果,鼎就没了!”
易厢泉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他:“依你之意?”
“你做了这么多赝品,青衣奇盗却有能力偷全部,毕竟青铜鼎要比这大得多。”
寂寥巷道,寒风乍起,雨云已悄然掩月。
片刻之间月色即消,灯笼映着易厢泉清秀的脸,他面上喜怒哀乐的表情皆无,似乎是在思考:“你觉得,他会将一万根全部偷走,回去找个地方慢慢鉴别,总有一个是真的?”
“是一万零二根。”夏乾插话,等着易厢泉辩驳。
“鼎可以整个偷走,但筷子不可以。到时,一万根筷子在府衙后院全部排开,如何去偷?用扫帚扫在一起,打包带走?”
“如果他提前做了标记,当夜取了就走呢?”
“制作赝品的事,你们也是今日才得知的。何况前几日守卫森严,生人勿近,如何标记?赝品也是工坊连夜秘密赶制的,对,还多亏你夏家出钱。”
“材料呢?材料会不会有异?比如真品遇水下沉,赝品上浮?”
“材质相仿。我亲自试过,放在水里,全部下沉。”
“色泽呢?”
“不会掉色。”
“重量呢?”
“差别微乎其微。”
“真的除了细看,别无他法?”
“别无他法。”易厢泉解释得很认真,“我知道你对我的做法不放心。可是这众目睽睽之下,他要把两根筷子完全正确地挑出来,实属难事,随后在八十个优秀守卫眼皮底下把东西顺利带走,最后还要在城里藏三天躲过搜查。”
“听起来也不是不可能。”
“就是不可能。”
夏乾摇摇头:“我听了十四场说书,总觉得那个大盗很不简单!你小时候也曾经说过,要把不可能都变为可能。”
易厢泉一怔,都不记得自己何时说过这句话了。
“若要细看分辨,需要多少个时辰?”夏乾又问。
易厢泉算了一下,道:“最快八个时辰。夏乾,我知道你觉得此举不可靠,但你还是应该相信我。”
“衙门人数众多,但估计也只有我是最相信你的,”夏乾让开了路,嘟囔一声,“似乎也只有我是最没用的,我也只是想帮忙出出主意而已。”
“你不是出钱了吗?”易厢泉笑道。
夏乾听闻这句话表情一变,不太高兴。易厢泉赶紧转移话题道:“需要你帮忙的时候,你不要嫌累就行。”
不知他心里又在盘算什么。夏乾还没有答话,但在这一瞬,寒风乍起,灯笼摇晃。那火苗微弱,灯油稀少,似乎在寒夜之中就快要熄灭了。
夏乾见状,伸手一指:“如果你要灯油,向西走不远处有家医馆,你去借些灯油。”
“他们会借?”
“医馆的郎中名为傅上星,是个好人。”夏乾嘿嘿一笑,低声道,“虽然前几年想调去京城进宫当差,弄了笔银子贿赂杨府尹,未果。你还是吹熄了灯吧,一会儿再点,这段路还是比较明亮的,待会儿会更黑。早知道我从家里取些蜡烛。”
蜡烛这东西在元丰年间并不普遍,普通人多用灯油。灯油是从植物中提取的,虽不耐燃,却价格低廉。
庸城除了城墙坚固之外,还有个特点,那就是古灯遍地,入夜星星点点甚是美丽。魏晋时的石灯总会在街角出现,至今仍在沿用,注入灯油,便是最古朴而美丽的景致了。
转角还有街灯,这是近代才立起来的。前面会有遮风挡雨的板子,刷了防火的漆。这是很周到的挡风雨的办法,在这种天气里依然可以发光照明。
这时,二人都沉默着急匆匆地往前走去。易厢泉的白衣在夜晚是那么明显。
赫然间,远处传来一声野猫的叫声,猛然一嗓子,很短但声音异常响,听得人心里发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