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死者“复活”(第3/5页)
“没有。”
于是,张剑锋向他简要地说了杨树园子古墓案,他说:“刚出土的东西,只要是行家都能看出来。我看如果是一两件普通的东西,他们能尽快出手。如果出土的东西多了,或有珍贵的古物,他们不会轻易出手的,必然要等一段时间,也许要等你们不调查了风平浪静后,也许要等一个好买主。但是,不知你说的古墓中都被盗了什么。”
“说实在的,现在还不清楚,不过迟早会清楚的。”
“张队长,你在侦查辽代墓被盗案,我冒昧地问一下,你认识各个朝代的文物吗?”
“说实在的,我是门外汉,但我可以学。今天到你这来,一是调查,二是来学习。今天认识你陈老板,也许以后在破文物案上会找你帮忙的。”
“看来张队长是个爽快之人。我知道什么情况会及时联系你的。”
“那我先谢过陈老板了。”
此时,陆雨林站在一个橱柜前,认真地观看着里面的一些陶瓷器。
“陈老板,这件陶器是哪个朝代的?”陆雨林指着一件圆口,中间像飞碟,而底座也很高的陶罐问。
“这件是元朝蒙古人用来装酒的器物,具有蒙古族的民族特色,你看这上面还有典型的草原图腾标志。虽然年代很久,但这种器物在民间很多,故价并不高。”陈二说。
“那能值多少钱?”
“三千元左右吧。”
陆雨林又指一个黄绿色的扁壶问:“这个是哪个年代的?”
“这是辽代晚期的,产于我们地区,值三千多元。”
“这件也是辽代文物?”
“是的。”
“你这里还有哪些物品是辽代的?”陆雨林对此很感兴趣,借此也想看到更多辽代的东西。
“我这里并不多。你看这件东西。”
“这不就是一个铜香炉吗?”陆雨林说。
“你看它有几个脚?”
“三个。”
“这是三足铜香炉,也是辽代的。这是我从北边花两千元买来的,不过现在的行情涨了,这个香炉至少也值五千元。”陈二得意地说。然后,他带陆雨林到另一边的柜台边,从柜台里拿出一枚铜镜说:“这也是辽代的东西,你看这是两只凤凰,这叫双凤铜镜,还有四凤铜镜呢。此外,还有龙凤铜镜等。”
陆雨林仔细观察着铜镜,说是铜镜,但没有一点儿光泽,根本不能用来作为镜子用。陆雨林在东山博物馆也见过这种东西。
不过,看完这些,陆雨林和张剑锋都觉得收获很大。
“陈老板,到你这来学到不少东西,以后我定要继续多向你请教。”陆雨林微笑着说。
“哪里,只是略知一二,指教不敢当,但陆警官若是常来,我当然欢迎。”
随后,张剑锋拿出古墓中的死者照片让陈二辨认,告诉他这不是黄云奎后,他看了半天也是摇头。
难道死者不是从事古董交易的人员?张剑锋和陆雨林都有些疑惑。
“陈老板,抱歉打扰了你这么久。但还有一事请你帮忙。我认为那伙盗墓的人中间有可能有东山的人,他们盗得文物早晚要出来销赃,我分析他们到外地出手的可能性大些,但也有可能零打碎敲,在东山一件件销赃。”张剑锋说。
“张队长,我认为不太可能。新出土的文物很显眼,外行是看不出来的,但内行却看得出来。在东山盗窃,再在东山销赃,按常理不太可能。”陈二说。
“但是,有些盗贼就是认为我们不会想到他会在本地销赃,也可能铤而走险,偏在你眼皮底下销赃,不可不防呀。”
“张队长,这你放心,一旦有可疑人员和可疑物品在我们店出现,我一定给你打电话。你们为了保护国家利益,没日没夜地奔波,很不容易。我虽是个古董商,但这点儿正义感还是有的。”
“谢谢你了。”
三
走出了陈二的古玩店,他们又来到另一家古玩店,这家店主姓赵,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通过询问,也发现其有两件辽代古物,全是陶瓷器。经了解,店主说这些日子卖出几件明清时的花瓶和一些小物件,但没有来店出售古物的。他看了张剑锋拿出的杨树园子古墓中的死者照片,也说没见过这个人。
随后,他们开车来到车站前东北面的丁香公园北,这里的人行道上有几个摆地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