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16/20页)

“是啊。”

“我六十岁了,活得值了,我没什么好失去的。但你还很年轻,而且玛瓦怀孕了,是吧?”

“是的。”

“你真的确定要做这件事?”

“是的。”

他找他们每个人都谈了话。告诉他们他的军事判断力强于他们,这是没有意义的。他们必须自己得出这一结论。

同样,他之所以表现出硬汉作风,就是为了让他们知道,从现在开始,保暖、吃饭、喝水、担心无辜的过路人——这样的事不能再耗费他们的时间和注意力。射击训练和持刀格斗课程背后也有一个目的:西蒙斯决不希望在这次行动中杀人,但学习如何杀人可以提醒他们,这是一次性命攸关的行动。

他发动的心理攻势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不停地训练突袭监狱。西蒙斯非常肯定,监狱不会同科伯恩描述的一样,方案到时必定会被更改。突袭从来不会百分百按照设想的方式发生,这一点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偷袭山西战俘营的模拟训练进行了好几周。在佛罗里达的埃格伦空军基地,用2英尺×4英尺的木材建造了一个一模一样的战俘营。这该死的东西必须在黎明前拆除,然后在晚上又搭起来,因为苏联的侦察卫星Cosmos 355每二十四小时会经过佛罗里达两次。山西战俘营里的每一棵树和每一道沟都被复制下来——这活儿干得可真漂亮。在反复模拟训练之后,他们真刀真枪地开干了,但一架直升机——西蒙斯乘坐的那架——降在了错误的地点。

西蒙斯永远也忘不了他察觉出了问题的那一刻。突击队员全部跳下直升机,直升机再次升空。一名受惊的越南士兵从散兵坑中钻出来,西蒙斯开枪射中他的胸口。枪声大作,照明弹升空,西蒙斯看见周围的建筑并不属于山西战俘营。“把该死的直升机开回来!”他向无线电报务员大叫道。他让一名军士打开频闪光,显示降落区的位置。

他知道他们在哪儿——山西战俘营之外四百码,情报部门绘制的地图上将那里标记为学校。这可不是什么学校,周围到处都是敌军。西蒙斯意识到,这里是兵营,直升机驾驶员犯了一个“幸运”的错误,因为他现在可以发动一次出其不意的袭击,消灭一群可能会破坏整个行动的敌人。

那天晚上,他站在一排营房前,射杀了八十个穿内衣的敌人。

行动从来不会完全按计划进行。然而,熟练地执行既定计划只是模拟训练的一半目的。另一半目的——对EDS公司的人来说,这一半目的很重要——是学会团队协作。尽管他们本来就是一个高智商团队——给他们每人一间办公室、一个秘书、一部电话,他们就能把全世界电脑化——但要亲自动手搞营救则是另一码事。1月3日,团队刚组建的时候,他们就连一同划划艇都有问题。而五天之后,他们运转协调得就像是一部机器。

他们能在得克萨斯做的到此为止。

现在他们必须去看看真实的监狱了。

是时候去德黑兰了。

3

营救队在训练的同时,卡特总统迎来了阻止伊朗爆发血腥革命的最后机会。

但他没有抓住。

事情是这样的……

1月4日晚上,威廉·沙利文大使安心地躺到大使馆他私人房间的床上。美国驻伊朗大使馆宽敞而阴凉,美国驻伊朗大使馆位于德黑兰罗斯福大街和塔克赫特-厄-贾姆希德大街的交会处。

从十一月到十二月,沙利文的上司——国务卿塞勒斯·万斯——一直在戴维营忙着巴以和谈,但现在他回到了华盛顿,集中处理伊朗的事务。暧昧和动摇结束了。发给沙利文的指示电报简洁而明确。最重要的是,美国终于有了应对危机的策略——他们要同阿亚图拉·霍梅尼对话。

这是沙利文自己的主意。他现在确信,国王不久就会离开伊朗,霍梅尼将以胜利者的姿态回国。他认为,他的工作是维护美国同伊朗的关系,即便政府更迭,但尘埃落定后,伊朗仍会是美国在中东施加影响的重要据点。而达成这一目的的方式,是帮助伊朗军队保持完整,并为新政权继续提供军事援助。

沙利文给万斯打去保密电话,做了如上汇报。沙利文强烈要求派遣一名特使去巴黎见霍梅尼。霍梅尼应该被告知,美国的核心关切是保证伊朗的领土完整,削弱苏联的影响力;美国不想看到伊朗军队和伊斯兰革命者之间爆发大规模冲突;一旦霍梅尼掌权,美国将会向他提供与国王时代一样的军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