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拍卖风云(第8/11页)

《陶雅》有记载曰:“宋代均窑压手大杯,细腹半趺,亭亭玉立,并有蚯蚓走泥印,内青而外紫,鲜妍罕匹。”

明代压手杯以永乐压手杯最为有名,系仿宋制,出自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其中最有名的是双狮滚球压手杯,球中篆“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杯身绘青花缠枝莲纹饰。

它之所以能引起我的注意,一是压手杯乃永乐朝独有的名贵器物,二是此物是明代瓷器中少有的能与文献相互印证的实物。另外就是,这东西存世十分稀少,所以非常值钱。

没想到拍卖公司居然有这种宝贝,这要是放到古玩市场上去,绝对是个称得上镇店之宝的压堂货。

东西被摆到台上后,会场顿时传来一阵窃窃私语,有些人还伸长了脖子去看。

我反正是来打发时间的,就不客气地直接沿着大厅一边往前走,一直走到距离台前很近的地方。不过这杯子太小,只能眯起眼睛仔细瞧,我恨不得直接冲上去好好看看。

远远地观察看来,此杯制作精细,形体古朴敦厚,青花色调深翠。但是看不到杯底,不知道是什么款。因为压手杯里,双狮滚球是极品,鸳鸯心是上品,花心者为中下品。

正好身旁坐着个年轻女子,我便上前坐在她旁边搭了两句话,装出一副专家的模样,然后把她手里那本拍卖会的宣传册拿来看看。翻开后,里面果然有这个永乐青花压手杯的介绍,旁边还有清晰的配图。我一看,居然是个鸳鸯心的,那可值钱得很啊。

果不其然,竞拍氛围十分活跃,和前面那个鎏金铜佛一样是十万元起拍,但是这个永乐压手杯的价格在短短五分钟内就涨到了十五万元,而且还在不断加价。

“您觉得这东西怎么样?”旁边的女子问我。

刚才的交谈中我已经大致知道了,这是个嫁了有钱老男人的少妇,老男人成天在外面应酬,她就闲来无事,参加一些看似高档的活动,其实对古董什么都不懂,只是手里钱多得是。

“你有兴趣?”我其实是随口一问,没想到她居然点头说:“是啊是啊,我看这东西不错,买回去摆我家那位办公室里,也好显得我很有文化。”

我心中轻蔑地一笑。现在的古玩市场上,充斥着这种有钱却没文化,又想拿古董来装点门面的人,就是这种人把古董收藏引向了更为畸形的道路。

不过既然人家问了,我也不好拒绝,便指着台上那个东西说道:“这东西很稀罕,存世量极少,据说乾隆皇帝当年遍寻民间,才找到了三个半,其中那半个是破损了的,我记得现在北京故宫里有一个,其他的不清楚哪儿去了。民间也不是没有出现过,只是进过宫里的东西有出处,所以和民间冒出来的不一样。不过民间那些大部分都是清代的仿品,值钱,但不值大钱。”

“那这个呢?”

“这个啊……”台上的东西我也看不太清,只能拿起宣传册指着图片说,“你看这个压手杯,坦口折腰,砂足滑底,杯底内心青花明朗,落款清晰。这些都符合清代史学家谷应泰的记载,应该是个真品无误,我看这价格还会涨,你若真有兴趣,可得做好准备啊。”

我知道她不会竞拍的,因为此刻价格已经过二十万了,竞拍的人也减少到了三个。我预计最后的成交价大概在二十五万左右,但是这东西如果藏个几年再拿出来,价格翻一倍也不是什么问题。

“你懂得真多,不愧是专家啊。”那女人说道。

我笑了笑,随意地翻看着宣传册上的照片,已经翻过去了,脑袋里却突然灵光一闪,立马又翻了回来,然后把关于这个压手杯的图片上上下下地看了,脸色瞬间一变。

“你……怎么啦?”那女人看出了我的异样,问道。

我猛地抬起头来,盯着台上那个压手杯看了几秒钟,忽然站起来迈开腿,几步就冲上了拍卖台。此时正是拍卖最激烈的时候,谁都没有想到会突然出现个不速之客。全场骤然安静了下来,拍卖师也愣了,过了几秒钟才反应过来,冲我叫道:“这位先生你想干吗?”接着,守在一旁的两个工作人员便朝我冲了过来。

就在他们要把我按倒之前,我冲拍卖师低声道:“这个压手杯是赝品,现在终止拍卖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