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拍卖风云(第5/11页)
“您认识我爷爷?”
老太太微微一笑:“都是那个年代一起走过来的人,哪儿有不认识的道理啊。”老太太突然盯着我道,“小子,你是不是对苏星海那小老头有所顾忌啊。”
我一愣,这老太太怎么跟X 光一样,我心里什么想法都瞒不过她。而且从她的口吻听来,俨然是把苏星海当小辈来看的意思。
“素心跟我说过,你曾经拒不承认自己是胡家后人,现在又称胡青山为爷爷,想来你就是对什么人有所顾忌吧。其实大可不必,苏星海那小老头当兵已经当傻了,没这么多弯弯肠子,冲锋陷阵的事他在行,执掌大局他还是嫩了。”
只是三言两语,却把我给镇住了,这老太太一定不是个普通人。
“院长,您到底是?”
“我是素心的太奶奶。”
“太奶奶?”我一惊,陆素心和我年纪相当,她的太奶奶至少得近百岁高龄了吧。这老太太精神矍铄、行动自如,完全没有如此老态。不过言谈之间都把苏星海当成小辈,她的年纪大概和我爷爷胡青山相当了。
“那您和‘金陵三杰’……”
我还没问完,她挥挥手道:“往事了,不提也罢。”我无法从她的语气和表情里判断她说这话时到底是怎样一种情绪。
我立刻知趣地改变话题问道:“太奶奶,陆小……素心她平时住在这里?”
“没有,她一个人在外面住,不过周末就会来帮我打理孤儿院,教孩子们读书写字。”提到陆素心,老太太脸上浮现出了一丝温婉的笑容。
“太奶奶,”我不好意思地说,“素心她只告诉了我这个地址,我现在找她有点事,不知道去哪儿能找到她?”
“这个点儿,素心应该在拍卖行吧。”老太太记忆力很好,清楚地报出了拍卖行的地址。
我又跟老太太聊了会儿,然后看时候也不早了就准备告辞。临走前我问老太太,陆素心是不是经常资助孤儿院钱。老太太说,这个孤儿院以前是自己私立的,但后来转成了国有制,所以并不缺钱,不过素心还是经常会花钱给孩子们买东西。
院长亲自把我送到了门口,我说我也是在孤儿院长大的,以后会经常过来帮忙,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老太太微笑道:“看来素心没有给错地址。”
我不明所以。看我一脸茫然,老太太笑着挥挥手道:“去吧。”
这一趟孤儿院之行,让我对陆素心的好感倍增。尤其是和那个表面甜美内心阴险的齐小姐比起来。
看来她那次帮我骗福田想“分赃”,实际上是想让我把钱捐给孤儿院。
想到此,我突然有些明白了老太太那句话的言下之意:陆素心之所以给我孤儿院的地址,除了捐钱,恐怕还希望孤儿院能让我有所触动,不再走弯路。
想到此,心中有些五味杂陈,大概只有家人才会如此用心良苦了吧。
陆素心工作的拍卖公司叫雅信,虽然不是最大的,但在南京城里也有些规模和名气。
关于中国拍卖行的历史,离不开一座城市,就是上海。中国最早的拍卖行就成立于上海,叫鲁意斯摩拍卖洋行,是英国一家拍卖行在远东开设的分公司。当时的拍卖行还远没有如今这么专业化,什么都卖,柚木写字台、弹簧转椅、打字机,以及古董、古画、秦砖汉瓦,外加珠宝玉石,甚至还有外国“白兰地”“化妆品”等。
直到五年前,也就是1993 年,上海的朵云轩拍卖行举办了首次艺术品拍卖会,才正式拉开了中国艺术品拍卖的历史大幕。而所谓艺术品,其实主要就是古玩字画。朵云轩拍卖行的成功,证明了中国古玩拍卖的可行性,同时也标志着香港及海外拍卖行垄断中国古董拍卖市场的结束。所以之后的几年里,类似性质的拍卖行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的重要城市出现,古董拍卖市场也越来越热。
古董拍卖的出现,其实是对中国旧有古董市场规则的一种挑战。因为随着文化产业的繁荣和物质条件的富裕,收藏古玩渐渐成为了一种社会时尚,无论是兴趣还是投资。但是古玩收藏里的真真假假,古董市场上的虚虚实实,让很多投资者心存疑虑。这时候出现一个集收集、管理、鉴定、交易等于一体的大型机构,就会让很多人觉得有保障。拍卖行就充当着这样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