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细作名单(第5/10页)
许都的清晨异常寒冷。
口中呼出的热气转眼化作白雾,飘散在寂静的长街。贾逸沉稳地走在石板路上,右手扶着腰间三尺长剑,身上由几千铁片结成的黑色鱼鳞铠随着脚步哗哗作响,身后则是黑压压的一百持戟虎贲卫。这一百人虽然噤声不语,但从整齐的阵列之中,不可抑制地散发出一股杀戮之气。
到了,是一家看起来较为普通的宅院。
门口的家丁战战兢兢地迎上,问道:“不知军爷有什么事?”
“这里可是陈柘府上?”贾逸客客气气地问道。
“是,是……大人是?”
“在下进奏曹鹰扬校尉贾逸,奉世子之命,前来拜见陈柘大人。”
鹰扬校尉贾逸……家丁暗地里摇头,没听说过。不过这些年,校尉、中郎将多如牛毛,自己没听说过也没什么可奇怪的。
“我家主人尚在歇息,能不能请将军迟些再来?”家丁底气稍稍足了些。比起自家大人,校尉还差了好几个官阶。
贾逸笑了笑:“我两个时辰前刚到许都,就被蒋济大人派了这趟公差。临行前,蒋大人跟我交代,在许都,进奏曹不曾等过任何人。”
贾逸推开瞬间面如土色的家丁,大步踏入院中,高呼道:“陈柘大人,进奏曹鹰扬校尉贾逸,奉蒋济蒋大人之命,特来借你一样东西。”
百名虎贲卫平举长戟,冲入院中,迅速控制了局势。院子里的家丁和使女,一点反抗的念头都没有,缩在墙角里瑟瑟发抖。这种景象,许都城里已经上演过太多次。所谓的豪门世家,全族覆灭也只不过一朝一夕之间,何况一个小小的侍郎?
呛啷一声,贾逸拔出长剑,气定神闲地持剑站在院中。他不急,对于名士清流,他一向很有耐心。
过了一盏茶的时间,陈柘穿着整洁的朝服走入院子。他已经年逾六十,须发皆白,一脸风霜。四十年前,他只不过是个书佐,历经黄巾之乱,群雄逐鹿,一直到现在的三方鼎立。他曾经跟着皇上一起在上林苑策马扬鞭,也曾经跟着司徒一起在城郊挖野菜充饥。事到如今,多少汉室旧臣要么归隐山林,要么旁附高枝,他却留了下来。在他心里,只有汉室才是正统,曹操虽然现在权倾天下,那又如何?董卓呢,李傕呢,吕布呢,袁绍呢……
贾逸看了陈柘半晌,道:“恕末将甲胄在身,不能行礼。”
陈柘却作了个揖:“不知将军要借老朽何物?”
贾逸道:“陈大人,二月二十日你身在何处?”
二月二十日啊……陈柘皱起眉头努力回想,好像应邀去了魏讽的家宴,当时喝得酩酊大醉,被人送了回来。席间发生了什么事么?好像不太记得了。
贾逸又道:“陈大人,魏王亲征西蜀叛贼,留下世子监国,许都一直不怎么太平。最近又因为夏侯渊将军在汉中阵亡,更是流言纷纷,人心惶惶。世子觉得,要借陈大人头颅一用,以稳人心。”
陈柘听罢,沉默了一会儿道:“这次是什么借口?”
“魏讽上报进奏曹,陈柘酒后胡言,辱骂魏王,心系敌国,意图谋反。”
“魏讽?”陈柘皱眉道,“想不到这一时名士,竟是个卖友求荣之辈。”
贾逸道:“陈大人,末将还有要务在身,不可耽搁,请容许末将送大人上路。”
陈柘撩起下摆,朝汉帝宫阙方向恭恭敬敬地跪下,喃喃道:“陛下,来生再见。”
贾逸扬手,剑气凛冽,面前之人身首异处。
长剑归鞘,贾逸看着身旁一名小校将陈柘的头颅装进木匣。房内突然冲出一个披头散发、手持利剑的人,尖叫着向贾逸冲来。还未等这人近身,贾逸身边的虎贲卫们平举长戟,已将来人刺翻在地。贾逸皱着眉头上前查看,发现倒在血泊中的竟是个十三四岁的少女。应该是陈柘的女儿吧,他摇摇头,蹲下将手指搭在少女颈间,脉搏越来越弱,眼看活不成了。少女清秀的面庞上满是恨意,狠狠地瞪着贾逸,只是眼光却渐渐地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