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曲中旧侣(第8/20页)
身为大学士的徐乾学屏息肃容,不敢再说一句话。
徐元文忙上前替兄长道歉。顾炎武只拍了拍他肩头,道:“有体国经野之心,而后可以登山临水;有济世安民之略,而后可以考古论今。”随即扬长而去。
场面一时颇为尴尬。徐乾学无奈之下,圆场道:“人眼俱白外黑中,唯我舅两眼俱白中黑外。”
然宴席最终仍是不欢而散。事后黄虞稷还一再责怪黄海博,称是他说错了话。
曹湛奇道:“这算什么证据?”
黄海博道:“以当时情形来看,两位徐学士都是知情者,但却不敢答话,打算看顾炎武脸色行事,不料对方却起身走了。先父后来怪我说错了话,我表面没吭声,心里却不服气,如果没有董鄂妃就是董小宛这回事,或是不想回答,大可直接否认,何以如此古怪呢[9] ?”
曹湛道:“之前我听织造大人提过顾炎武,说他曾因田产之事杀了人,还吃了官司,全靠钱谦益出手相救,才得以脱身。后来顾家家产被当地豪强抢掠一空,想来顾氏即使没有家破,家境也不会太宽裕。顾炎武如何会突然变得如此阔绰,五千两白银,随手便能拿出来?”
黄海博摇头道:“这我也不知道。我当时就想弄清楚董鄂妃到底是不是董小宛,完全没留意顾炎武顾公出手太过阔绰这件事。”
忽有婢女拍门叫道:“曹总管,太夫人传唤你去后堂见她。”
曹湛不能拒绝,只得应了一声,又道:“回头还请黄兄帮忙做个证,不是我有意不遵从织造大人禁足之命,实是不能违抗太夫人相召。”
入来后堂时,却见孙氏坐在堂首正中,面色十分不豫。曹湛心中有所会意,但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前拜见。
孙氏当即指着他骂道:“你当日来江宁织造署投奔寅儿,我便知道你不是好东西。想不到你比东西还不是东西,竟然曾经加入过反贼队伍。我们曹家祖辈三代皆为朝廷效力,被你这种狼子野心之徒混了进来,岂不是要败坏我们曹家的名誉?”
曹湛道:“太夫人既然已经知悉此事,想必也知道我当年加入桂家,是不得已为之。”
孙氏道:“不管你有什么理由,你当过反贼,终归是事实。”
孙氏是康熙皇帝钦封的一品夫人,曹家满门富贵均因她而起,在曹家霸道惯了,见曹湛垂首不应,便冷笑道:“寅儿既认了你为同族,我也不能否认这一事实,只好大义灭亲了。来人,将曹湛捆起来,先治以家法,打二十大棍,再送交江宁府治罪。”
曹寅闻讯赶至,急忙上前阻拦道:“母亲大人请息怒,曹湛已经知错了。”
孙氏见曹寅赶来相护,火气愈重,道:“怎么,当初是你不顾我反对,坚持收留了曹湛。而今既然查明他反贼身份,还不让处置吗?”
曹寅道:“孩儿不是此意。曹湛当年年纪小,被迫加入了桂家,他在桂家的数年,正是吴三桂父子作乱之时,桂家所谓的抗清,对抗的其实是吴三桂。”
桂家是大西军余部,而大西军奉南明永历帝为主,永历皇帝正是死在了吴三桂手中,因而即便吴三桂起兵时打出了“反清复明”的旗号,仍然被桂家视为不共戴天的头号大敌。
孙氏冷笑道:“反贼就是反贼,难不成因为他打过吴三桂,就成了大清功臣?”又怒道:“皇上命你监察江南,结果你倒好,身边还收留着个反贼。若被皇上知晓,还会对我们曹家放心、对你完全信任吗?”
曹寅一时难以反驳,堂中气氛极为尴尬。忽有人大哭了起来,却是曹寅之子曹顺进来,见到祖母与父亲争论,一旁还站着持绳、持棒的仆人,竟是从未见过的阵仗,一时惶然,竟至哭泣。
曹寅妻妾迄今无所出,遂过继了弟弟曹宣长子为嗣子,即曹顺。虽此类事件在寻常百姓家也属稀松平常,然曹寅在二十多岁时便主动过继曹顺为己子,当时他尚不能预料将来未必不会有自己的亲生儿子,足见过继一事完全是为了讨好嫡母孙太夫人,只因曹宣才是孙氏唯一亲子,曹顺则是孙氏的亲孙子。
果然孙氏一见宝贝孙子哭了,立时便软了下来,忙道:“顺儿别哭,别哭,快到祖母这里来。”又斥道:“你们吓坏了我的宝贝孙子,还不快快滚出去,都滚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