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天魔煞 第三章 白虎符案(第4/6页)

安乐公主拍手笑道:“这个故事我听过呀,于是太宗命其二人立于宫门两侧,果然一夜平安。其后太宗皇帝便命画工画二人戎装怒像,悬挂于宫门。至今我大唐都传说,这两位大将已在阴间被封为了门神。”

袁昇也微笑道:“在阴间被封神,只是个传说吧。至今我大唐家家户户的门神画像,却仍是郁垒、神荼。秦琼和尉迟恭,这两人为我大唐开国名将,贵为国公,除了太宗皇帝,也没有谁敢将其画像挂在门口辟邪。

“不过,记录这段野史的人居然是屈突诠,此人是开唐名将屈突通之子,见闻广博。这段记录绝非空穴来风。特别是在这段野史的最后写道,尉迟恭秦琼戎装守宫无事后,‘上命袁天罡作法除祟’!袁天罡是大唐开国时的第一国师,传闻其能呼风唤雨,妙算无双,在道门也是地位尊崇。”

安乐惊骇地瞪大了美眸:“你是说,那时候太宗皇帝命国师袁天罡作法辟邪,莫非当时的情形有些古怪?”

“是的,你看这段谶语‘女主昌,召天魔’,前半句正应了后来的则天女帝之事,这在当时是不为人知的,而后半句‘召天魔’,很可能是应了太宗皇帝夜梦鬼神之事。可知当时形势必有诡谲危急之处,否则太宗又何必直接命当朝第一国师出手镇邪除祟?还有这座丹阁,为何仍完好保留了六十年?特别是丹炉外那座小小的青石法阵,俨然便是袁天罡的手笔,这一切都太过出人意料了!”

“你到底……推断出了什么?”

“太宗皇帝之死,也许比我们能想象的……”袁昇略一斟酌,才缓缓道,“都要蹊跷。”

安乐公主一下子变了脸色。其时夜色已深,丹阁内的烛光犹如鬼火般地闪耀着。两个人都不敢言语,只是怦怦心跳,因为在刹那间,他们已触及了这个帝国隐藏最深的秘密。

“那还要不要查下去?”她轻声问。

“还是要查!我总觉得那只黑手,六十年来一直在这太极宫内盘旋不去!”袁昇脸色肃然,“你再帮我查些史料吧。其一,便是那天竺方士什么娑婆寐的归宿。太宗皇帝驾崩后,这个进献丹药的罪魁祸首是如何处置的?其二……”

转天午后,袁昇仍旧去给二圣诊疾。皇帝李显这两日忧心妻子的怪病,常常失眠,此时终于在袁昇的布气疗法下,安然睡去。

袁昇有些疲倦地站起身,忽见寝殿门口有个侍卫向自己急急地招着手,认得是龙骑中郎将杨峻的亲信、郎将徐涛。

袁昇轻手轻脚地出了殿,徐涛一把便扯住了他,颤声道:“袁将军,又出了麻烦事,在西海池子上,出了一桩怪事!一炷香前,有个宫女发了失心疯,竟跑到内苑西海池子的卧虎石上大喊大叫……”

袁昇沉吟道:“一个宫女突发癔症,徐将军也不必如此大惊小怪吧?”

“不似是寻常癔症,很可能也是中了邪。西海早结了冰,她爬到卧虎石上,手挥一根竹竿,嘶声大喊……大喊一些大逆不道之语……”徐涛是个高瘦汉子,肤色微黑,在均是俊朗汉子的龙骑内卫中颇不显眼,不知怎的却甚得杨峻的青睐。

“什么大逆不道之语?”

徐涛的脸色苍白了许多,咬了咬牙,低声道:“秦王因太子与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陛下惊恐,故遣臣来宿卫!”

袁昇的脸也瞬间苍白。他昨晚还和安乐公主说及太宗皇帝的玄武门之变,这句话正与玄武门之变有关。当时身为秦王的李世民先发制人,伏击诛杀了其兄弟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后,命大将尉迟恭去“侍卫高祖”。说是侍卫,实则形同绑架。

当时高祖李渊就在这西海池子内泛舟,尉迟恭气势汹汹地披甲持矛而来,向着唐高祖大喊的,就是这句话。

随后李渊显是遭到了尉迟恭的挟持控制,随即降下手敕,命诸将都受秦王节制。这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高招,此命一颁,内外随即大定。

居然这么巧,昨晚刚刚谈及了玄武门典故,今日便有人中邪后喊出了玄武门之变中扭转战局的一句话。

袁昇急匆匆地赶到了西海池子边,果见已结了厚冰的湖面上雄踞着一块状如卧虎的白石,石上横卧着一个昏厥女子。杨峻率着几个侍卫前后忙碌着,还有几个宫人战战兢兢地守候在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