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天魔煞 第三章 白虎符案(第2/6页)

袁昇理了理思路,才开口细说端详。

原来唐太宗李世民一生文治武功,带领大唐走向贞观之治,但做了十几年皇帝后,至年近半百时,总不免耽于安逸享乐,随后又因身老体衰,而好食丹药。

“……便在贞观二十二年时,太宗皇帝驾前有一位时任长史的王玄策出使中天竺,遭到中天竺当时篡夺王位的逆臣阿罗那顺的袭击。王玄策孤身逃遁后,从吐蕃、泥婆罗等国借兵数千,再返中天竺,以少胜多,大败中天竺数万兵马,俘虏中天竺帝那伏帝国篡位国王阿罗那顺,将之献给太宗皇帝。这便是咱大唐史上极有名的‘一人灭一国’的壮举!”

“是呀,这故事我听说过,那王玄策还摆过‘火牛阵’,大败中天竺的大象军!”她像个孩子般笑起来。

“王玄策扫灭了中天竺帝那伏帝国,除了俘虏了其国王,还带来了那里的国师那罗迩娑婆寐。这位天竺方士自称已活了二百岁,有长生之术,且会配制金石秘丹。当时太宗皇帝正旧疾复发,闻言正中下怀,便命其依法炼丹……”

“炼丹,难道就是在这里?”安乐望向那座黑黢黢的丹炉,有些恍惚。

“应该便是这里。但让人痛心的是,太宗皇帝却在一年后驾崩于含风殿,史载太宗是死于痢疾。”

“这么巧,只有不足一年?”安乐道,“其实,我在父皇母后那里是无话不谈的,但偏偏,太宗皇帝的死因,是我们谁也不敢开口触及的话题。便如你所言,朝廷中已有定论,太宗是死于痢疾。”

“痢疾?”袁昇苦笑一声,“我大唐名医无数,区区一个痢疾便能让一国之君亡故?实则,在大唐医家和道家修炼者中,都有一种传说,太宗皇帝是死于误服天竺方士的丹药。”

(作者注:唐太宗李世民死于误服丹药之说,已为后世史学家认可,并广传于世,但在唐中宗李显时期,因此说有悖于太宗皇帝的神武英明,为尊者讳,故一直被朝廷压制。)

“实在是……很诡异呀!”安乐好奇心大起,“最古怪的是,这座丹炉,还有这座丹阁,为何一直要保持在这太极宫内?”

她忽然扯了扯袁昇的衣袖道:“喂,断案如神的袁大将军袁大仙长,左右闲来无事,不如你来查查案,看看六十年前,咱们英明神武的太宗皇帝到底是如何驾崩的?”

袁昇吓了一跳,一是觉得她所说太过异想天开,二是觉得此事也太过胆大妄为。

“怕什么,左右不过是咱们两个人偷偷查证而已,又不会公之于众。”安乐却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

听她说起“咱们两个人”时,袁昇的心微微一动,随即又想,这座丹炉、这座丹阁,还有这个被人窥伺的奇异法阵,似乎隐藏着一个极大的秘密,而眼下,就在这太极宫内,也正上演着韦后降神的诡异事件。或许,破解太宗皇帝之死,对眼前太极宫的怪案有所裨益?

“好吧,你神通广大,便帮我找找太宗皇帝的起居注、王玄策的官职履历,还有,贞观朝可信度较高的各种野史……这很难找,但在朝廷修史的史馆中,或是民间有些修史录异者那里,应该有些消息吧……”

“好啊,你答允查案了!”她明眸闪亮。

“我可不敢妄求探查太宗皇帝的死因,主要是这座丹炉和那来历不明的脚印……查明这些,或许能有助于破解当前的宫内怪案吧。”

接下来的两天,袁昇自是仍忙碌如前,给二圣诊疾。好在皇帝李显并无重症,而韦皇后果然如其所料,也没有大碍,只是身子虚火甚旺罢了。

第二日黄昏,安乐便如约而来,竟带来了许多资料。她确实也在朝中掌控着一大批力量,寻了些老学究来,开下书单和课题,自有大批文人替她去做这些细碎活。

“我寻了个路子,找到了门下省的起居郎,从那里查来了些史料。”一见袁昇,安乐便笑吟吟道,“还有其他史官和一些民间野史的资料。”

起居郎是专门记录皇帝起居的官员,袁昇听得这位神通广大的公主居然找到了唐太宗的起居录等一手史料,不由暗自咂舌。

丹阁本就僻静,安乐进院前便已命手下宫女在外屋守候。暖阁内便只他两人,愈显幽静。

袁昇细细翻阅着安乐带来的史料,不由低叹道:“原来如此,太宗皇帝在贞观十六年以前还曾多次外出围猎,纵马骑射,精神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