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刺客列传》(第4/11页)

譬如问天的代码是“曹沫者荆轲者”,指的就是讲述曹沫和荆轲事迹的文段,其中讲述曹沫事迹的文段,在《刺客列传》中这样写道: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其后百六十有七年而吴有专诸之事。

阴阳、十字和问天的代码一共指向六处文段,与之对应,胡客将鳞刺的代码均分为六段,即:

二四四,四一二,二三七,三七八,一七八,一六四。

按照前面三条代码的顺序,问天里的“曹沫者”,出现在第五位,所以对应鳞刺的代码,便是“一七八”。

对照《刺客列传》中讲述曹沫事迹的文段,胡客从第一个字开始数,数到第一百七十八个字,是个“天”字。

按照同样的方法,胡客在讲述专诸事迹的文段中,找到第二百四十四个字,是个“平”字;在讲述荆轲事迹的文段中,找到第四百一十二个字,是个“武”字;在讲述聂政事迹的文段中,找到第二百三十七个字,是个“井”字;在讲述荆轲事迹的文段中,找到第三百七十八个字,是个“山”字;再在讲述荆轲事迹的文段中,找到第一百六十四个字,是个“道”字。

胡客将破解所得的六个字,按照各自在代码中的顺序,一一写在纸上,分别是“平”“武”“井”“山”“天”“道”。

“平武井山天道。”胡客默念了一遍,一时间没有明白这六个字的意思。

“平武是川北的一个县城,”贺谦说道,“我以前去那里办过案子。”

贺谦这样一说,胡客立马明白过来,这六个字指的是某个地理位置。

平武是一个县,井山听起来像是一座山,至于天道是什么,胡客尚不清楚。以前胡客一直以为天道是指引天层所在地的道路,后来通过破解两幅刺客卷轴里的秘密,他成功找到了藏匿在浙江省德清县云岫村的天层。现在从秦革四妖刃的代码中找出的这个“天道”,位于四川省平武县的井山,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应该和天层藏匿地没有任何关系。传言秦革四妖刃中藏着一个关于刺客道的秘密,如此看来,只要找到这条位于平武县井山的天道,就能找到这个传说中的秘密。

胡客原本对秦革四妖刃中隐藏的秘密不感兴趣,但现在破解了四条代码,知道了藏匿这个秘密的地理位置,他倒产生了一些好奇,想看看胡启立千方百计想要寻找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贺谦是刺客道天层的偏脉后人,也是雷山指定的下一任王者,对于藏在秦革四妖刃中的刺客道的秘密,自然也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

兴趣能产生欲望,欲望能将两个原本道不同的人拉拢,为了同一个目标共同进退。对于胡客和贺谦而言,共同的目标既是胡启立,也是传说中的刺客道的秘密。拥有共同的目标,再加上经过天口赌台的共死同生,两人之前的敌意彻底消解,完全有理由联手。当年胡客和贺谦第一次见面时,贺谦将他锁上铁镣五花大绑,那时候胡客哪里能想到,多年之后,他竟会和贺谦携手进退。

在东田寺休整了两个多月,姻婵的伤势终于痊愈。在这两个多月里,胡客和贺谦没有闲着,轮流去上海及周边地区,查找胡启立和烛龙的下落,但结果都在预料当中,没有任何发现。

经过天口赌台的生死搏杀,胡启立尝到了厉害,一定不敢再轻易现身,反正找不到他的踪迹,那就去平武县找找这个隐藏如此之深的刺客道的秘密。

胡客、贺谦和姻婵从东田寺出发,踏上了前往平武县的路途。

古怪的老头

位于四川省龙安府的平武县,最早在西晋时便已存在,后来因为王朝更迭,县名几经变更,到了明朝万历年间,才恢复使用“平武”这个县名,一直沿用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