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再遇光复会(第5/12页)

在光复会众成员之中,徐锡麟是最擅长交际的,再加上他本身就是绍兴人,因此联络各路山堂会党的任务,便着落在了他的身上。

在浙江省境内,嵊县是最不太平的地方,当地的会党甚至有过攻打官府、杀官夺械的举动。因此徐锡麟首先把目光投向了嵊县。

徐锡麟的第一个目标,便是嵊县境内最大的会党——平阳党。

平阳党成立于三年前,首领叫竺绍康,因其生肖属牛,所以平阳党声势壮大后,众人便送给竺绍康一个“牛大王”的称号。

平阳党取自“平洋”二字,每个成员都持有一张画着“瓶”和“羊”的执照,以“反清抗洋”为口号。竺绍康为人豁达,最重侠义,在嵊县境内小有声望。他成立平阳党后,有“梁山好汉”之称的张伯岐率一帮盗匪兄弟前来投奔,后来乌带党的首领王金发也与竺绍康联络,将乌带党作为平阳党的别支开展活动。平阳党的势力因此得以迅速壮大。平阳党以灵鹅村为中心,多次发起暴乱,抗捐抗税,杀官夺械,清兵难禁。

竺绍康和王金发都是秀才出身,因目睹官府腐败无能,这才弃了仕途,在山野间组织会党,反清抗洋。后来国内革命声势高涨,竺绍康与王金发等人便秘密创办了大同学社,传播民主思想,打算结纳党人,图谋举事。

徐锡麟的突然到访,可谓来得正是时候。

徐锡麟早年还在绍兴时,就与竺绍康有过交情。此番故人相见,所思所想又不谋而合,因此聊得十分投缘。知道徐锡麟的来意后,竺绍康欣然应允,并且派人秘密联络嵊县各地的盗匪头目,邀请这些头目前来灵鹅村,共同商讨归附光复会之事。

谁知此番秘密聚会竟被官府探知,官府很快调集四个营的兵力,封锁了灵鹅村四面八方的道路,准备将平阳党和各盗匪头目一网打尽。

两千清兵压境,平阳党可调动的人力却不足五百。

这两千清兵属于绿营,实力无法和新军相比,但人手配备一支毛瑟枪,力量不容小视。绿营配备的毛瑟枪及子弹均产自江南制造局,大多有质量上的瑕疵,以至于每个清兵在配备毛瑟枪的同时,还必须随身配备弓箭和刀具来防身,但总比平阳党的武器要强上许多。平阳党所拥有的枪支总数不过五十,而且全都是从清兵处缴获得来,大部分人还以刀械为武器,与清兵比起来,在装备上差距悬殊。以往清兵前来围剿时,平阳党且战且退,逃往深山野林,总能保全自身,但此次清兵来得突然,一下子便将灵鹅村四面八方团团围住,平阳党无处可避。清兵暂且只是包围,一旦发动总攻,双方正面交战,平阳党难逃全员覆灭的厄运。

所以在清兵发动总攻之前,平阳党必须尽快想办法突围。

乌带党首领王金发,私下里找徐锡麟和竺绍康商议突围之事。

王金发为人脾气顽梗,又生得头角峥嵘,故得了“金发龙头”的绰号。王金发不仅勇武,而且不乏智谋,在他看来,此次联络各地头目的事十分秘密,大部分平阳党成员都不知情,且这些受邀的头目都是乔装打扮而来,可以说很难走漏风声,然而官府却在短短四五天内便调集清兵,出其不意地包围了灵鹅村。

“一定有内奸!”王金发一口咬定。

竺绍康却摇头道:“党内都是一起出生入死过的兄弟,何况大部分兄弟对此事并不知情,怎么可能出卖我们?”

“那些从各地来的头目呢?”王金发道,“我看这次来的人里面,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跟着光复会干。”

徐锡麟和竺绍康想了想,这些盗匪头目中确实有几人不太赞成归附光复会,这几人之所以受邀前来,是为了不想得罪竺绍康。

徐锡麟和竺绍康点了点头,觉得王金发的看法不无道理,如果不是内部有人告密,实在想不通这件事如何会泄露。如果真有内奸,那这内奸只可能是这些头目中的某一个。

王金发对自己的判断坚信无疑,并依据这个判断,和盘托出了心中的计划。

他准备将计就计。

“到底有没有内奸,两天后自然就会揭晓。”王金发信心十足。

在接下来所有头目都参加的商讨会上,竺绍康宣布将从东南方的马面岭突围,时间定在两天后的后半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