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8/18页)
教授打开后门,等我一进去就赶紧关上。屋里的灯光调得很暗。暗处的角落里有座比德迈式112的落地大摆钟咔嗒咔嗒地响着,仿佛是一颗巨大的炸弹。海伦娜站在起居室的门口,双手捂着嘴巴,不让自己尖叫出声。离特奥多尔给我打电话已经过了二十分钟,可是她的尖叫似乎还没从嘴里发出来。
快要熄灭的炉火前摆着两把扶手椅。一张椅子空着,我估计是教授的。另一张椅子从我的角度看过去有点被遮挡住,上面坐着一个模样温和、身材圆胖的男人,约摸四十岁年纪。他长着柔软的黑色头发,两只亮闪闪的圆眼睛仿佛在说:“我们都是朋友,对不对?”他坐的那把扶手椅靠背很高,他把身子紧紧抵在椅子的折角处,好像飞机上的乘客在准备降落似的。他穿的鞋子也是圆溜溜的,没碰到地面,我意识到那鞋是典型的东欧样式:粒面,不知是什么皮子做的,模压而成的鞋底磨损得很厉害。他身上那套毛茸茸的棕色西服像是用军装改出来的。他面前桌子上的花瓶里是淡紫色的风信子,花瓶旁边还摆着一堆东西,我认出那些都是用来暗杀的工具:两副用木棍和钢琴线制成的绞索;一把磨得像剑尖一样锋利的螺丝刀;一把查特武器公司113的左轮手枪——点三八口径,便于隐蔽携带,转轮可容纳五发子弹——外加两种子弹:六发软头的、六发刻线的,弹头上刻出的线槽里填有凝结起来的粉末。
“是氰化物,”教授看到我迷惑不解、一声不吭,便解释说,“这真是恶魔的发明。子弹只要蹭破一点皮,就能要人的命。”
我不禁心下起疑:剧毒的粉末给枪管里的高温一烧,还有什么用?
“这位先生名叫拉迪斯劳斯·卡尔多,”教授继续说道,“匈牙利秘密警察派他来杀我们。他是个朋友。请坐吧,内德阁下。”
拉迪斯劳斯·卡尔多郑重其事地从椅子上站起身,握住我的手使劲摇着,好像我们刚谈成了一笔赚钱的买卖。
“先生!”他高兴地用英语喊道,“请叫我拉茨。对不起,先生。您什么都不用担心。大家都叫我拉茨。博士阁下。我的朋友。请坐吧。嗯。”
我还记得,风信子的香味似乎跟他的笑容很相配。慢慢地我才意识到,我连一点儿危险的感觉都没有。有些人时时刻刻都散发着危险的气息,有些人则在生气或是受到威胁的时候才会这样。但是对于拉茨,等到我动用直觉去感受的时候,发觉他身上透出的只有一种急于讨好别人的强烈愿望。也许这就是一位职业杀手需要的全部吧。
我没有坐下。我的头脑里充斥着各种相互冲突的情绪,但疲惫并不在此列。咖啡杯是空的,我心想。空盘子里还有蛋糕屑。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谁还有闲心去喝咖啡、吃蛋糕?拉茨又坐了下来,像个魔术师一样笑嘻嘻的。教授和他妻子端详着我脸上的表情,不过是从房间里不同的地方。我在想,他们俩吵架了;这场危机把他们逼到了各自的角落里。美国造的左轮手枪,我心想。可是没有厉害杀手常会携带的备用转轮。东欧生产的皮鞋,那种鞋跟会在每一块地毯或是打过蜡的地板上留下无比清晰的脚印。涂了氰化物的子弹,但弹头还没射出枪管氰化物就会被烧得精光。
“他到这儿有多久了?”我问教授。
他耸了耸肩膀。我特别讨厌他这么做。“一个小时吧。还不到。”
“一个多小时了。”海伦娜反驳他说。她怒冲冲的眼神直盯着我。在那个晚上以前,她一直故意对我视若无睹。像个幽灵似的从我身旁溜过时,她要么脸上挂着笑容,要么就冲着地下皱起眉头以示不满。突然间,她需要我的支持了。“他是八点四十五分按的门铃。我当时在听广播。正好换节目来着。”
我瞟了一眼拉茨。“你会说德语?”
“Jawohl 114,博士阁下!”
我又转向海伦娜:“什么节目?”
“BBC的国际节目。”她答道。
我走到收音机前,打开了机器。有个声音尖细、雌雄莫辨的牛津学者正在大谈诗人济慈。谢谢,BBC。我关掉了收音机。
“他按了门铃——谁去开的门?”我说。
“是我。”教授说。
“是他。”海伦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