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上海特快车(第8/11页)
“他们打坏了十字架。”朵乐丝说,停下来盯着编织花样看。
这次是希博特而非女儿,以凡俗言语震惊听众。
“他们打坏的,可恶,还不只十字架呢,朵乐丝?”希博特快活地接着说,“他们打坏了所有东西。教堂座椅、圣桌、钢琴、椅子、电灯、诗歌集、《圣经》。噢,告诉你们,他们出手可凶得很哪!狠角色啊。‘随便你们,’我说,‘悉听尊便。凡人建造之物,必有毁坏之日,只是你们无法毁坏上帝的真言,整座教堂被你们拆掉做火柴棒,也毁不了上帝精神。’纳尔森他不愿正眼看我,可怜的小孩。他一看我,我会哭出来的。他们走了以后,我四处看了一下,看到老黛西·方站在门口,朵乐丝在她身后。黛西全看在眼里。乐在其中。我从她眼神里看得出来。她内心里其实跟他们是一伙人。她乐得很。‘黛西,’我说,‘收拾东西走吧。这一辈子,奉献自己或保留自己,随你高兴,不过千万别出借自己。那样的话,比当间谍还卑鄙。’”
康妮行注目礼表示赞同的同时,狄沙理斯冒出尖锐的一声喘息,带有受辱的味道。然而老人真的乐在其中。
“接着,我们坐下,我和朵乐丝,一起哭了,承认也没关系,我们有没有哭,朵乐丝?掉眼泪不丢脸,我从来也不觉得流泪不好意思。我们好想念你母亲,想得心痛。跪下来祷告。然后开始打扫。不知从哪里开始。然后德雷克走进来了!”他摇头表示惊异。“‘晚安,希博特先生。’他用低沉的嗓门说,夹杂一点我的英格兰北方腔调,每次他开口讲英文都让我们开怀大笑。在他身后,站的是小纳尔森,手里拿着扫把和畚箕。他一手仍然弯曲,我猜现在也一样,小时候被炸伤过。一手弯曲,还是拿着扫把扫地。这时德雷克开始臭骂他,口气跟挖土工一样难听!从没听过他讲那种脏话。他啊,就某一方面来说,其实跟挖土工人差不多吧?”他悠悠然对女儿微笑。“幸好他讲的是潮州话,是不是,朵乐丝?我自己只听懂一半,那就够了!炮火猛烈,好像我完全听不懂似的。”
他停嘴,闭上双眼半晌,不是在祷告,就是舌头累了。
“当然了,错并不在纳尔森。我们啊,早就知道了。他是队长。
事关面子。他们开始游行,漫无目标,然后有人对他大喊:‘嘿!教会小子!你的心偏那边,挖出来给我们瞧瞧!’逼得他只好下手。不做不行。即使这样,德雷克仍对他破口大骂。兄弟俩清理完毕,我们上床睡觉,两兄弟睡在小教堂地板上,以防暴徒回来。早上我回教堂,发现没被毁坏的诗歌集整整齐齐叠好,《圣经》也一样。他们也自己修好了十字架。甚至把钢琴拼凑好,只不过没有调音,不用说。”
狄沙理斯挪身另换坐姿,提出一个问题。他与康妮一样,也翻开一本笔记簿,只是一字未记。
“那段时期,纳尔森是受哪方面训练?”他质问,特有的鼻音显得气愤,握笔准备记载。
希博特先生皱眉,露出疑惑的神情。
“怎么了,当然是共产党了。”
朵乐丝低头钩毛线,低声说:“噢,老爸。”这时康妮连忙解释。
“纳尔森念的是哪一方面的书,希博特先生,在哪里念?”
“啊,原来如此。你指的原来是这个!”希博特先生恢复较自然的语调。
答案他完全清楚。否则上英文课时,除了纳尔森个人志向之外,他与纳尔森又能谈什么——共产党福音不算的话。纳尔森最热衷工程。他坚信能破除中国封建制度的东西是科技,而非圣经。
“造船、铺路、铺铁轨、盖工厂,那才是纳尔森的志向。他是拿着计算尺的天使加百利,是白领大学毕业生。在他心中,他就是这个模样。”
希博特先生说,在上海停留期间不够久,没能看见纳尔森顺遂心愿,因为纳尔森一直到一九五一年才毕业——
狄沙理斯的笔在笔记簿上疯狂划动。
“可是,那些年来,德雷克为了弟弟到处挣钱。”希博特先生说,希望盖过方才朵乐丝对三合会的指涉。“德雷克熬过来了,总算得到报偿,纳尔森也是。他看见纳尔森手上领到那张关键的证书,知道自己的任务已完成,可以收山了,按照他一开始的计划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