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第7/11页)
柯利亚大叔点点头,绽出了灿烂的笑容,他朝歌手和大厅举起杯子,一口喝了下去。
饭菜很好,有鲑鱼和鸭肉,还有亚美尼亚的红葡萄酒和餐后咖啡。按照博亚尔斯基的价格,这顿饭要花去少将一个月的薪水。他认为,为了舅舅,这是值得的。
很可能是一直到三十岁以后,在见到了一些坏透了的高级军官之后,他才明白为什么他的舅舅能够成为坦克兵中的传奇人物。他具备的一些品质,是那些坏军官从来没有过的,那是对部下官兵的一种热情关怀。当安德烈耶夫少将第一次指挥一个师,第一次去参加征战时,他环顾车臣四周的断墙残垣,认识到如果俄罗斯能再出现一位像柯利亚大叔那样的人,算是幸运了。
这位外甥永远也不会忘记他十岁时发生的一件事情。1945年到1965年之间,斯大林和赫鲁晓夫都不想在莫斯科为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建造纪念碑。他们自己的个人崇拜更为重要,其实如果没有1941年至1945年期间几百万战士的流血牺牲,他们都不可能在“五·一”劳动节那天,登上列宁陵墓去检阅苏军部队,接受致敬。
1966年赫鲁晓夫下台后,政治局最终下令修建一座纪念碑,并设置永恒的火焰,以缅怀那些牺牲的无名烈士。
纪念碑没占用空地,隐没在亚历山大花园的树木下面,靠近克里姆林宫红墙,避开了去瞻仰列宁遗体的长龙队伍。
那年的“五·一”节阅兵游行,十岁的军校学员睁大眼睛好奇地观看了在红场上隆隆驶过的坦克、大炮和火箭,正步走过的士兵方队和载歌载舞的体操运动员。然后,舅舅牵着他的手,走进了花园和马涅什广场之间的克列姆廖夫小径。
树木下面竖着一座抛光的红色花岗岩平台。旁边的一个青铜碗里,有一束火焰在燃烧。
石碑上刻着:坟墓无名,功绩不朽。
“孩子,我要你做出承诺。”上校说。
“好的,舅舅。”
“从这里到柏林,牺牲了一百万烈士。我们不知道他们躺在什么地方,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也不知道他们是谁。但他们曾经与我一起战斗,他们是好人。明白吗?”
“明白,舅舅。”
“不管他们答应你什么,不管是金钱或者是晋升,或者授予你什么荣誉,我要你永远不去背叛这些人。”
“我承诺,舅舅。”
上校慢慢地把手举到帽檐,行了个军礼。军校学员也跟着举手敬礼。一群路过的外地游客一边吃着冰淇淋,一边好奇地打量着他们。带队的导游颇为尴尬,他的任务是告诉游客列宁是一位伟人,他赶紧带他们拐过角落,朝列宁陵墓走去。
“那天在《消息报》上看到你的评论了,”米沙·安德烈耶夫说,“在军营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尼古拉耶夫将军紧紧地盯着他。
“不喜欢吗?”
“只是惊奇。”
“我是认真的,嗯。”
“是的,我也这么认为。您总是很认真的。”
“他是恶棍,孩子。”
“这是您的说法,舅舅。尽管如此,看来他很可能获胜。或许您应该保持沉默。”
“年纪大了,憋不住。心里有什么想法就一定要说出来。”
老人似乎一时陷入了沉思,凝视着戏台上正在唱歌的“罗曼诺夫公主”。外国客人认为他们听出了歌曲名,那是《往日情怀》。其实,这不是西方歌曲,而是一支古老的俄罗斯民歌。然后,将军伸手过去抓住了外甥的手臂。
“听着,年轻人。如果我发生什么不测……”
“别傻了,您会比我们大多数人活得更长。”
“听我说,如果发生什么事情,我要你把我埋葬在诺夫德维奇修道院。好吗?我不想要那种凄惨的民间仪式,我要一位主教来主持,全套的宗教仪式。明白吗?”
“主教?宗教仪式?我还以为您是不信那一套的。”
“别傻了。我遭遇过德军88口径炮弹的轰击,但炮弹在我身边相距六英尺落地时没有爆炸,我不可能不相信那是上帝在帮忙。当然,我还是要装样子的,大家都一样的。党员,宣传教育,那都是工作需要,全是空话。所以,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现在我们喝完咖啡走吧,你有公务轿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