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7/8页)
酒店前台对丹尼尔牧师的到来表示欢迎,然后送他去房间。有封他的信。上面有美国大使馆的标识。他满脸堆笑,给了行李员小费,装作不知道反间谍警察已经彻查过这间屋子,还打开过那封信。信是大使馆新闻参赞写来的,欢迎他来巴基斯坦,并且邀请他当晚在参赞官邸共进晚餐。署名:格里・拜恩。
他让酒店接线员帮他接通大使馆,要求和参赞通话。电话接通了格里・拜恩,他们很平常地互致寒暄。是的,旅途飞行很好,酒店很好,房间很好,他很高兴晚餐时候过来。
格里・拜恩也很高兴。他住在城里,F7区,第43大街。道路有些复杂,他会派车来。这太好了。只有一小拨人,都是朋友,有美国人,还有些巴基斯坦人。
两个人都知道,这番对话的另外一端,坐在地下室控制台边的人很可能一点也不高兴,觉得无聊透了。草坪和喷泉之间集聚着一组砖砌的建筑。看起来更像是一所大学或是一座普通的医院,而不是秘密警察的总部。不过,坐落在卡亚班・苏拉瓦底大道的三军情报局总部,看起来就是那个样子。
追踪者把电话放回原位,想着:目前为止,一切还不错。他冲了个澡,把胡子刮了,换了身衣服。快到中午了,他决定早点吃午餐,然后睡一会儿,补一补昨晚没睡的觉。午餐前,他在房间里要了一大瓶冰啤酒,还签了一份声明,确认自己不是穆斯林。巴基斯坦是严格的伊斯兰教国家,全国禁酒。不过塞雷纳有许可证,尽管只针对顾客。
汽车七点准时到的。出于某种考虑,只是一辆很普通的四门日本车。在“斯兰米”的街道上,像这样的车有好几千辆,不会引起任何注意。开车的是大使馆雇的巴基斯坦司机。
司机知道路——从阿塔图尔克大道向上,穿过吉纳大街,然后左转,沿着纳兹穆丁路开。追踪者也认得路,不过只是因为这都写在兰利来的信使在迪拜机场交给他的摘要里。只是个预防措施。他发现了三军情报局的跟梢儿。和塞雷纳在一个街区。它一路跟着他们的汽车,穿过高楼大厦,开上马尔维路,朝第43大街开去。这不意外。追踪者不喜欢意外,除非是他自己制造的。
房子的门上并没有贴“政府配发”的字样,不过可能已经贴了。房子很不错,非常宽敞,只有十二分之一的大使馆工作人员住在使馆外面。迎接他的是格里・拜恩和他的妻子,他们领着他穿过房间,来到后面的草坪,给他上了杯酒。
除了些小细节,这几乎就像是座美国郊区的房子。43大街的每间屋子周围,都用七英尺高的水泥墙围着,钢制的大门也是同样的高度。没有任何通报,大门就开了,似乎里面有人看门。门卫穿着黑色的制服,戴着棒球帽,配着把手枪。在郊区通常都这样。
一对巴基斯坦夫妇已经在这儿了,是名医生和他的妻子。其他人也来了。另外一个大使馆的车开进了院子。其他车停在了街上。有对夫妇是一个救援机构的。他们知道说服巴焦尔特区的宗教狂热分子、给当地孩子种小儿麻痹症的疫苗有多难。追踪者知道,他是来见今天出席者中的其中一个的,那个人还没到。其他客人都是掩护,就像整个晚宴一样。
那个人和他的父母一起来了。他的父亲情绪高涨、喜好交际。他在巴基斯坦甚至阿富汗,都有开采半宝石的特许经营权。这会儿他正滔滔不绝地讲着当下的形势对他的生意造成的困难。
他的儿子三十五岁,材料上只是简单地说他是军人。不过他今天穿的便装。追踪者之前得到过他的简介。
另外一个介绍给他的美国外交官是文化参赞斯蒂芬・丹尼斯。这个掩护很不错,因为新闻参赞设宴招待美国明星记者,同时邀请文化参赞非常自然。
追踪者知道他,他实际是中情局情报站的二把手。站长只是名义上的情报军官,这就是说,中情局对他的情况完全公开——他是谁,他都做什么。在任何情势复杂国家的大使馆,最有趣的就是找出那个没有被公开的人。所在国的政府通常会有些怀疑的对象,虽然有一定的准度,但他们永远都没法确定。这些未被公开的人从事谍报工作,通常都是找一些被策反的当地人来执行新主子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