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回 杏花陂结庐忆初见,光华社争权隐祸端(第5/10页)

中西女塾以西式教学为主,萧太清接触了西洋文明,眼界渐开。

入学之后,被旧式大家族压抑太久的萧太清,终于有了扬眉吐气的机会,一发而不可收。

她不独是要强,简直是拼命,样样功课都要满分,并拿到全额奖学金。

功课之外,样样也要拔尖,体育、戏剧、品德、内务,样样都要拔得头筹。

中西女塾毕竟是女子学校,在校的学生们虽说都是大家闺秀,到底都是些女孩子,心气高,又都好胜。

萧太清拔尖要强,又心高气傲,最后竟被同学们合力排挤。

萧太清再强,也不过是个年轻女孩,全校没有一个说得上知心话的,不免抑郁在心,难以排解。

此时恰逢堂姐陈素斐回乡,两人相差几岁,又许久不在一起,两个人之间,有了落差,就少了女孩子间相争相较那些幽微曲折的小心思。

更兼陈素斐性情磊落,不计小节,所以两人亲密更胜当日。

一日,萧太清试起素斐哥哥的洋装来,陈素斐惊叫着她穿男装更好看,谁知萧太清是个事不惊人死不休的性格,当时含笑不语,转身竟剪了个短发,活脱脱一个翩翩少年。

陈素斐连连叫好——转念一想,计上心来。

原来陈素斐与“四君子”之一的周拂尘素来交好,陈素斐性格直率,一颗心都在周拂尘身上,是人都瞧得出来。

只是周拂尘态度暧昧,若有意还似无情,含混以对,始终不肯向陈素斐表白。

陈素斐为此又急又恨,于是想出个激将的办法,拉萧太清来扮成男装,一试君心,于是有了四君子初会萧太清的那一幕。

萧太清由女中这个女儿国,迈入了一个男人的世界,她野心勃勃,心计深沉,注定要成为众人的焦点。

四君子纵观古今,横贯中西,见多识广,却也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女孩。

她聪明、美丽、热情、机智,又才华横溢,话语犀利尖刻却又风趣幽默,并且好强到了拼命的程度。

她那种努力态度,是连“四君子”也不具备的。

前几次见面,出于少女的矜持,她很少说话,但她那双秀美葱笼的眼睛光彩四溢,灵气逼人,似乎又说明了一切。

在她的注视下,“四君子”熏熏然,话比平时多了十倍,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

陈素斐不解其所以然,以为是自己的魅力所致,双颊泛红,娇语婉转,如蝶穿牡丹,莺鸣翠柳,分外活跃。

“四君子”也乐于与她搭话,展示自己深刻的思想与理解。

陈素斐还不知道,他们的兴奋与活跃,谈吐与姿态,其实是做给她自己身边那个小女子的。

萧太清拈花浅笑,矜然无语,事实上却成了整场谈话的灵魂与主宰。

不知道陈素斐从什么时候开始,才认识到萧太清后来居上的事实。

随着聚会次数的增加,她能插得上嘴的机会越来越少,即使偶尔插上一句话,也难以引起认真思索的与回响。

不独是他,连“四君子”的话,也不过是起到弥合或是过渡的作用。

他们的聚会,几乎成了萧太清的专场。

她多才多艺,兴趣广泛,似乎什么都知道,又有着自己充分的理解,虽然由于年龄和阅历所限,理解并无“四君子”深入,但“四君子”考虑她是个美丽伶俐的小妹妹,很少较真地驳斥她,甚至于替她辩解。

虽然有点别扭,以陈素斐的性格与涵养,也不是不能忍受。

只要能看到周拂尘,她就是做萧太清的配角也没什么不好。

时局动荡,四方干戈,生灵涂炭,列强环伺,军阀争雄,时局旦夕变幻,才高如“四君子”者,自然不甘于坐在故纸堆中夸夸其谈。

他们辛苦出洋,自然是想为国为民,做出一番惊天伟业来。

辛亥之后,东方楚与周拂尘在北洋政府任职,柳忆眉不愿出仕,被聘为震旦大学的副教授。

李楚岑一心专研画艺,在杭州美专任国画教师。

从此四人虽天各一方,与萧太清却是鸿雁传书不断。

袁世凯做了总统后,东方楚愤而辞职。

周拂尘因同僚党派之争屡遭排挤,索性与东方楚一同返沪。

李楚岑也常返沪与其它三人相会,四君子再聚一堂。

此时东方楚对时政颇感失望,所以暂无出仕之意,只在大学里暂作客座教授,又依萧太清的提议,在法租界中创办“光华社”,聚名流,办报纸,批评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