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燕蔚古园柳映寒江,枯心禅院竹殒残阳(第5/8页)
郑涵闻言,喜之不尽,“谢谢先生!”
李枯禅轻轻摆了摆手,“你们家的事,我并不知情。
你手中的这尊佛像,我倒是略知一二——”
郑涵不由屏住呼吸,侧耳倾听。
“我的拙作《宝相选鉴》里,有所记载,只是这套书不被世人所看重,存世甚少,好在燕大图书馆现存一本,你去看看便知。”
郑涵还要再问,却被李枯禅打断,“祎璠,送客!”
李祎璠听了,忙卷帘入内,“郑涵,先生累了,你先回去吧!”
面对如此直接的逐客令,郑涵纵有满腹疑问,也不便再开口。
好在李枯禅已经说出了一条线索,他便礼貌地道谢,悻悻地转身离去。
李祎璠忙赶上前送他,“郑涵,这么大的事,你怎么瞒着我?那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囿于视线,他并未见到郑涵手中的佛像。
郑涵步履匆匆,假意哼了一声:“原来你在偷听?”
李祎璠一把拍在他肩上,“太不够意思了,连我们也瞒着,让我看看是什么东西?”
郑涵急于离去,又不便推托,少不了开几句玩笑敷衍过去,于是便凑到他耳边,轻声道:“那位李先生,还真是玉树临风!”
李祎璠心中得意,微笑道:“那当然!”
郑涵猛地停住,李祎璠不知他是何意,也跟着停住脚步,谁知郑涵拍了拍他的肩膀,正色道:“兄弟,可不要犯错误!”
李祎璠一愣,蓦然领悟他所说何意,气得满脸通红,挥起拳头向郑涵打去,郑涵身子微微一侧,灵巧地闪过这一击,笑道:“兄弟,保重!”说完飞快地跑了出去。
李祎璠犹自气咻咻地站在那里,“龌龊!”
他转身向李枯禅的书房走去,此时已值黄昏,瑰丽如血的残阳洒入室内,窗外的风声啸然,竹梢影动,艳丽凄美得几近未世。
李枯禅在案后孓然而立,身上的月白色长衫被残阳染成粉紫色,清俊的脸上也仿佛涂了胭脂,衬上妙目修眉,萧然意态,恍若天外人物。
李祎璠有些目瞪口呆,李枯禅微微一笑,“刚才郑涵和我的谈话,你都听到了?”
李祎璠脸上微微一红,低下了头。
李枯禅颔首笑道:“知道了好,知道了好!今后你若有余力,也可以帮帮他!”
“是!”李祎璠连忙答应,“先生……”
“我想安静一会,”李枯禅用手轻轻抚着额头,“晚饭八点钟再送过来吧!”
李祎璠不敢再问,转身走了出来,“那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他虽然一直在偷窥,却被郑涵的身影所挡,未能看到郑涵手中之物。
他一边走,一边思索李枯禅与郑涵的对话。
《宝相选鉴》!好像在哪里见过!
他转过身,疾步向楼上书房走去。
书房里皆是李枯禅的藏书,大多是古代典籍珍本,又多又杂,几乎都是厚厚的大部头。
好在李祎璠做事严谨,又研修过图书管理学,平日里将那些图书分门归类,整理得井井有条。
所以他几乎不费气力,就找到了那套《宝相选鉴》。
自己的书斋中已有,为什么还要郑涵去图书馆查找呢?难道……先生就是不想让郑涵知道实情?那为什么又要对他提供线索呢?李枯禅向来嗜书,又能随口说出书名,不可能是忘记了自己书房里就有这本书吧?以他的过人才智,怎么会做这样令人费解的事情?
李祎璠翻开那套书,里面是精选的历朝历代的佛祖、菩萨、金刚、罗汉、飞天等各色佛教人物的造像,图像乃是彩印,每尊造像下面皆有简短的说明,并从宗教、美学、造型、服饰、发髻等处分析其艺术特点和美学价值。
看来,郑涵手中所拿的是一尊佛教造像了。
这本书这么厚,共选鉴了大概几千尊佛像,会是哪一尊呢?
李祎璠低下头,努力追忆今天的情景:李枯禅见到那件东西后,厉声长笑:人做事,天在看!这短短的六个字究竟包含了怎样的意义?为何他会有如此种种反常的举动?难道,真的和那件事有关?他心中忽地一沉,又想起了压在心底的那个秘密……
他突然想起了今日的残阳,他进入“枯心斋”以来,一向只见天高月小,风淡云轻,莫若今日之残阳,红得如此凄艳凛冽,如此动人心魄,仿佛有所寓意,而李枯禅的笑容,又是那样凄然而倦怠……李祎璠突然心头一紧,向楼下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