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骨头(第5/7页)
林香茗说:“我计算机考试不及格,没有拿到大学毕业证,我就给FBI发了一封邮件,介绍了一下自己的履历,John Douglas教授亲自回信让我到美国跟他学习,就这么的,我来到了匡蒂科。”
“但是我记得,你大学时代就已经考取了微软高级工程师的证书啊。”许瑞龙糊涂了。
“咱们大学计算机考试考的那些,大多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东西,已经毫无实用价值,我实在是懒得背。”林香茗说。
“老兄,你想见的是FBI犯罪侦探中的青年才俊,这可是我的学生中最出色的一个。”世界顶级犯罪行为剖析专家John Douglas,拍着许瑞龙的肩膀,半开玩笑地说,“如果你想找个有毕业证的,我建议你回国去找,一找一大把呢。”
那天晚上,许瑞龙坐在宾馆的房间里,把那本厚若砖头的林香茗在FBI几年的破案记录读了又读,原本酽酽的红茶硬是冲成了白水。
一夜未眠的结果是,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来到FBI模拟训练中心的靶场,找到了正用史密斯手枪练习射击的林香茗。
“你愿不愿意跟我回国?”
林香茗一愣,搔着后脑勺说:“我……我得跟老师商量一下。”
原本以为John Douglas会一口回绝许瑞龙的“挖墙脚”,谁知他沉思片刻后就对林香茗说:“你,跟许局长回国。”
连许瑞龙都惊讶,更不用说林香茗了。
于是,回国的飞机上,考察团中多了一个人:“老师说,如果中国警方在刑侦技术——更重要的是理念上,不能加快更新,那么随着犯罪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将出现大范围的治安失控状态,这对全球安全环境是极端不利的……”
“林先生,这么说您跟我们同机回国,是拯救中国、拯救地球来的?”杜建平在旁边突然发问,“我还是搞不懂,光身搜查是不是就是让犯人光着屁股给我们搜啊?”
除了许瑞龙,考察团中的所有人都出气一样大笑。
回国后,许瑞龙起初想把林香茗安排在市公安局秘书处,但林香茗坚决不肯加入警队,只愿意做“编外人士”。于是,在许瑞龙的安排下,年仅26岁的他成了中国警官大学的特聘犯罪学教授,并以这个头衔,负责全市重大恶性犯罪案件的案卷复核工作,令人震惊的是,仅仅看看材料,林香茗就推翻了好几起刑侦总队已经结案的案件。
然后就成立了“行为科学小组”,专门接手那些“梗阻”了的案子。
局里有人开玩笑,说这一招是仿照雍正,在上书房外成立了个军机处,按照官场的习惯,“领衔”的总要有个德高望重的老臣,林香茗毕竟年轻,挂个副职即可,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许瑞龙直接让林香茗当组长,连副组长都不设。
这引起了刑侦总队——尤其是负责侦缉凶杀案的一处的极大不满,但是全局上下也彻底知道了许瑞龙锐意改革的决心。
林香茗也极聪明,手下不设一人,竟是个光杆司令。每次发生案子了,临时从分局、刑侦总队以及其他部门调人,全局上下都知道这位少年新贵是一颗正在冉冉升起的新星,莫不削尖了脑袋往行为科学小组里钻,但是林香茗每办一个案件,一定是换一套全新的人马,一来向全局上下显示自己并无扩充羽翼之意,二来也是最大范围地考查哪些人有真才实学,为将来的工作做好人才储备。
“砰!”
一辆汽车在楼下的大街上爆胎,把许瑞龙的思绪震回了现实。割乳、杀人……以前,市里也发生过许多起残害妇女的案件,但是这次格外古怪,怪就怪在那个火柴盒上,他一想起就觉得匪夷所思。
突然,他想起林香茗还一直静立在身侧,不知是安慰他还是安慰自己:“无论怎样,你这次及时把受害人救出,可谓大功一件,替我们公安系统争了光。”
“不是这样的……”林香茗的口气突然变得异常沉重。
许瑞龙惊讶地看着他。
“局长,我还没有来得及跟您详细汇报。”林香茗说,“事实上,这次是犯罪分子用变声装置打电话到行为科学小组办公室,告诉我们受害人所在的地点。”
“什么?”许瑞龙的眼睛瞪得快要爆了!
这不是演电影,而是真实的生活!许瑞龙当了一辈子警察,见过无数的连环杀人犯、变态杀人狂,他们可能凌辱受害者的尸体,可能在犯罪现场拉屎撒尿,但出于生存的本能,总是尽量避免留下任何物证,绝对没有向警方公然挑衅的胆量,而这个犯人,他的动机何在?目的又何在?他到底想要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