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骨头(第4/7页)

“系列凶杀案”这个词从她的口中吐出,绝不会是空穴来风,许多记者瞪圆了眼睛。

“这只是一起单一的刑事案件,我们没有发现这起案件与其他案件的关联。”林香茗的口吻毫无感情。

许多记者“唰”地又把目光转向了郭小芬。

郭小芬看着林香茗,嘴角那一抹可爱兼调皮的微笑,表明她洞悉了一切——什么也别想瞒住我。

好不容易打发走了记者,林香茗登上六楼,来到局长办公室的门口,敲敲门,走了进去。

套间。外间极大,几个分局的头儿正和局长秘书周瑾晨闲磕牙,等待局长接见。林香茗一走进来,包括周秘书在内的所有人都站了起来,和他打招呼。

“局长在忙?”他轻声问周秘书。

周瑾晨朝着里间做了个“请进”的手势。全局上下,大概只有林香茗有这个特权。“今后他来找我,无论我在忙什么,无论我有多忙,都不得阻拦,可以直接‘闯宫’。”这可是局长亲口下过的“圣谕”。

林香茗刚要敲门,门却“呼”的一声被人拉开,一个膀大腰圆、粗犷的脸孔像斧子一样的人,气冲冲地走了出来,正要与林香茗擦肩而过,却又刹住脚步,转过身,故作惊诧地望着他说:“哟,您又来啦,您说您一大学教授,不好好给学生们上课,老往我们这刀口上舔血的地方跑什么啊?”

林香茗漠视着对方——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一处副处长杜建平。

“您瞧,我又忘了,您是一大海归,用英文说话的,听不懂我们这满口的土话,啧啧啧,对不起,对不起!”

杜建平冷笑着,大步离去。

各个分局的头儿,以及周秘书都目瞪口呆地看完这一幕,有些人的脸上流露出幸灾乐祸的笑容。

那个女孩不停地流着泪……林香茗现在满脑子里都是这个,慢慢走进了里间。

市公安局局长许瑞龙正在批阅一份由公安部转来的文件,头也不抬:“小林?”

“真有那么严重吗?”许瑞龙放下笔,摘下老花镜,抬起头,脸上挂着一丝略带烦躁的疲惫。

今年59岁、满头白发的许瑞龙,大概是这世上为数不多的警龄比年龄还要大的人。他生于1948年,民国时的警察,吃空额是习以为常的事,比如实有八十人,上报一百人,那“虚拟”的二十人的薪水自然就被主管侵吞。许瑞龙的父亲——当时被称为京津第一名捕的许天祥,时任侦缉队总队长,自也不能免俗,在儿子没出生前就把他的名字填在了警员花名册上……

“在现场,我们除了解救受害人,还发现一根骨头,初步推断是人的大腿骨,也就是说,罪犯在绑架、凌虐受害人之前,已先杀害一人,但由于缺少其他残肢,失踪人口调查科表示一下子很难确认死者是谁。”

林香茗出言十分谨慎,“从遗留在现场的火柴盒看,罪犯很可能还在酝酿着新的犯罪计划……”

“火柴盒?”许瑞龙困惑地嘟囔了一句,从椅子上站起,慢慢地踱到窗边,凝望着城市夜晚的灯火。

作为市公安局局长,每天要处理大量的公务,不可能关注每一起命案,但对林香茗不一样,哪怕他在早市抓住了一个拎包的贼,许瑞龙也必定要亲自过问,个中原因,刚才杜建平和自己争执时,一句话就说到了点子上:“你不就是想在刑侦总队外,另起一个山头吗!”

对,必须另起一个山头!许瑞龙对此态度坚决。他自己就是从刑侦岗位上一点点爬上来的,太了解中国警察普遍采取的命案侦破方式了,明明进入了21世纪,依然是摸排,指纹、足迹,车轮战审讯……被任命为局长之后,他到英国、日本和美国这三个集中了世界顶级刑侦专家的国家访问时,一次次感受到巨大的差距。

“光身搜查……就是让犯人脱光了之后进行搜查吧?”和他一起访问的杜建平,在位于弗吉尼亚州匡蒂科(Quantico)市的“联邦调查局学院”观摩FBI探员模拟进行犯罪现场调查时,忽然发问。

许瑞龙永远也忘不了美国同行爆发的大笑。

他就是在那里遇到林香茗的。

“香茗,是你?好几年不见了啊!”许瑞龙握着他的手,有些激动,“当年你和蕾蓉、刘思缈并称中国警官大学的‘三杰’,毕业之后我想把你们三个都调进局里,谁知一打听,说你不声不响地到美国留学来了,到底怎么回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