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刑警探案 第三章 白昼劫杀震动江城 连番苦战百日擒凶(第5/7页)

时间过得飞快,预期的结果一直沒有出现,人们的思想情绪开始发生变化。社会上翘首以待破案的群众,渐渐由希望转化为失望,抱怨和非议不绝于耳;公安内部也有人怀疑案情分析和侦查方向的准确性;侦查人员经过连续多日的苦战,早已身心疲惫,体力和心力难以为继。侦查工作和指挥部领导都面临着最为艰难的抉择。

这时,根据指挥部的安排,我已从常驻临江改变为兼顾临江的排查,参加了数次对发案现场的反复勘验,技术人员在撬压痕迹的表面发现、提取了只有在高倍放大镜下才能看得到的附着颗粒物,经过扫描分析,这些颗粒物含有铜铁类金属和机油成份,表明了作为撬压工具的螺丝刀曾和这类物质有过多次接触。

指挥部领导成员经过多次讨论研究,仍然认为原先对案情的判断和制定的侦查方案是正确的,必须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咬住不放,坚持到底。

4月12日上午9时30分,我在去临江的路上,车过市区大石桥,手机铃声响了。我打开手机,是痕检技术人员张振平的声音:“袁支,你现在在哪里?”

“在去临江的途中。”

“你到支队痕检室来一下吧。”他继续说。

“有事吗?可以在电话里讲的就在电话里讲,不可以在电话里讲的等我回来后再说。”

听完我的话后,他“唔”了一声,挂断了电话。

我心想张振平这个人真有意思,莫名其妙地打个电话,叫我到他那里去一下。

汽车继续前行。我忽然心中一动,张振平是个不善言辞的老实人,用命令式的口吻和上司说话,不是他的行事方式,可能有了什么重要情况,不便言明。想到这里,我吩咐驾驶员调转车头,直奔支队办公室。

上了刑事技术楼,跨进痕检室,迎面碰到张振平,他仍然不温不火,笑了笑对我说:“你来啦。有个情况,今天上班后,我看了一组指纹,其中有一枚和案子上的有些相象。我叫小胡、小朱、陈维维他们看了,他们也觉得很有价值。现在正在复核比对,结论马上就可以出来了。这个情况向谁通报呢?大家认为你是分管技术的领导,应该向你报告,所以他们让我给你打了个电话。”

表面上我未动声色,但内心的激动和兴奋却如劲风下的波涛,翻滚起伏,难以抑制。我知道,技术人员的工作态度是最为严谨的,表述观点一般都留有余地,他们能这样说,表明已经是十拿九稳了。

不一会儿,结论出来了:案件现场提取的指纹是嫌疑人张俊德右手食指所留。

我拨通郭笑的手机,对他说:“郭支,你在哪里,能否回一下支队?”

“现在不行。我在虹桥派出所,这里有几个嫌疑对象正在研究。”

“你那几个嫌疑对象不研究也罢,不要把神经一直绷得那么紧,休息一会儿吧,到痕检室来放松一下。”我戏谑地对他说。

不到十分钟,郭笑气喘吁吁地奔上楼来。

中午,对张俊德的讯问在崇瑯公安分局进行,郭笑、崇瑯公安分局副局长顾应亲自披挂上阵。在开展了一番激烈的攻防战后,到晚上五时左右,终于攻破了张俊德的心理防线,开始承认作案犯罪。

张俊德,男,33岁,身高173厘米,穿鞋尺度41码,家住市区将士园新村,原系江口国棉二厂二织车间机修工,案发时已转入中外合资的“东华纺织有限公司”。其父曾被煤气公司借用过一段时间,现在已退休在家。

张俊德性好赌博,除去上班,其他时间差不多都消磨在赌桌上。因为好赌,近年来焦头烂额,麻烦不断。撇开家庭矛盾不断升级,妻女对他感情冷淡、视同路人不说,更使他丧气的是赌运特差,逢赌必输。在不服气、想翻本的心理驱使下,陷入了越赌越大,越输越赌,越赌越输的怪圈,逐渐到了四处借钱、八方欠债、债台高筑、无法偿还的地步。面对着债主上门不断的索讨,忍受着昔日赌友投来的白眼,思来想去,决定铤而走险。

1月2日,适逢工休,张俊德吃过中饭,背上工具袋,骑着自行车随意向前行去。不知不觉到了光明新村,便拐了进去。这时,他想要么不下手,下手一定要找个有钱的,免得白忙乎。他似乎记得这个新村有几幢楼是供电局的,供电局的职工收入高,经济状况比一般人要好。他骑着自行车追忆着方位,在新村里转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