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刑警探案 第一章 勒索巨款幼儿被绑 临机一念揭开谜团(第7/8页)
见到如此架势,“三毛”差点软瘫在地上,指着远处在油菜头上露出一点屋顶的一间小茅屋,哆哆嗦嗦地说:“就在那儿。”
我们尽可能不发出声响,飞快地向那间小茅屋扑去。到那儿一看,这是间种瓜果用的农家看守小屋,早已陈旧破败,废置多时。我安排人在四角站定,然后示意杭守平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屋内。
小杭心领神会,拔出枪来,一脚将屋门踹飞,一步跨进屋内。里面两个矮壮青年,忽见异变,本能的向外张望,小杭大喝一声“不许动”,枪口已抵住了他们的头颅。邵骥一个箭步跑过去,把躺在稻草堆里的小男孩抱在手中。我长吁一口气,走进屋去,拿起小桌上两把雪亮的锯齿状长刀,交给了身旁兴奋不已的孙建明。
这是一次短促的突击,也是一起成功的解救!
我们押着“三毛”等三人,轮流抱着小磊往回走,这时,一轮硕大而鲜红的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她以博爱的胸怀,含笑着向人们送出了艳丽的光芒。
破案的消息比晨风跑得更快,当我们回到正乐派出所时,大门前的街道上已聚拢了不少的人。为了保证“三毛”等人的安全,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审讯,在安置好小磊后,我吩咐值班所长关闭大门,制止无关人员进出。正在此时,发生了本篇开头的那一幕,姜作忠在经历了大悲大喜之后,如痴如狂扑了进来。
以后的讯问十分顺利,“三毛”等人很快交清了自己的罪恶行径,一起绑架人质案件的作案过程终告大白。
原来,“三毛”在当地是个頗有名气的“闲人”,自小游手好闲,喜逸恶劳,还沾染上嘴馋好吃,嗜赌如命的恶习。靠着父母在田间劳作,別无经济收入,哪里有钱供他吃喝玩乐?他常常感到囊中羞涩,手头拮据。前个时候,还欠下一笔赌债,难以归还。他一直在想,用什么办法能快速搞到一笔钱呢?撬门入室,偷盗扒拿,冒了风险,所得无几,他不屑为之。明火执仗,拦路抢劫,人矮力小,风险更大,他不敢为之。思来想去,忽然有了一个绝好的主意,姜桂的姜作忠在上海可是发了大财,两年前他曾到上海找过姜作忠,想到他公司谋个做事轻松,拿钱不少的差事,被一口回绝,现在想起来还心气难平。他这么有钱,如果悄悄绑了他心爱的孙子,狠狠敲他一笔,他不敢不拿钱。这样做,既可不动声色,又能随口开价,弄到一大笔钱,比干那些偷盗、抢劫的勾当高明多了。他暗自为自己想出来的“劫富济贫”计划欣喜不已。
主意打定后,“三毛”开始物色同伙人。一天,他在牌桌上遇到贵州在这一带打工的小王。这个小王倒是长得高高大大,一表人材,在临江打工多年,认识了本地的一个姑娘,现在已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结婚总要花钱,按本地农村的风俗,彩礼必不可少。贵州的家里非常贫困,打工的收入非常有限,从哪里筹集这么多钱呢?他正在犯愁,“三毛”找上门来和他一说,正是一拍即合,相见恨晚。
此后,这两个人经常聚合在一起,察看行走线路,寻找小孩绑架后的藏匿之处。并商议了预后,如果姜家不肯痛痛快快地给钱,一个星期后偷偷将小孩埋掉。人不知,鬼不觉,权当沒有这回事。
当这些准备进行得差不多时,“三毛”感到人手不夠。小孩弄到手后,必须有人看守,这样的苦差事他自然不会去干。和姜家联系、接头,有点风险,他也不愿出头。小王提出,看守小孩的事,可以叫他的两个同乡来做。他的这两个同乡到这里来打工,还沒有找到工作,给他们一点钱,他们肯定愿意做。“三毛”同意了,说是完事后给他们5000元工资,但是看守期间他们足不能出户,事后必须守口如瓶。过了两天,在临江市政府所在地金水镇上,“三毛”又遇到张峰,试探性说到绑架弄钱的打算,张峰表示这几天他要去上海打工,不想参与这种事。不过,他又表态,如果在上海有什么需要,他可以帮忙。
五月一日下午四点多,“三毛”和小王骑着一辆借来的摩托车,来到幼儿园,由“三毛”出面,谎称小磊的奶奶有事出去了,请他代接小孩,骗出了小磊。出门后,用外衣罩住小孩,挾坐在两人中间,开着摩托车匆匆离去。从此,小磊便被关押在油菜田里那间孤零零的小茅草屋内,在两个手握长刀、凶神恶煞的“叔叔”面前,小磊蜷缩在草堆里,不敢哭不敢闹,除了“三毛”每隔两天在夜里来送一次吃食,再没有听到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