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3(第26/51页)
也不知握着方向盘的司机有没有听到这声音,他并没有立即回答。
“喂,你,你不是胜又吗?”修二又问了一次。
“不,我不是。”这一次,司机明明白白地回答道。
“是吗?不好意思。”
听他这么一说,修二似乎又觉得的确与传闻中胜又的形象不一样。
我的脑子是怎么了?修二轻轻地晃晃头。自从姐夫被错杀以来,自己总感觉所有零乱的现象都在连成一条线,而最近似乎越发明显了。他甚至有些不安起来:自己不会是不知不觉患上妄想症了吧?
车子驶离国道,拐向右侧的山脚沿线,开上一条白色铺就的道路。两侧开凿的山路边是柑橘田。这条道路像是专为去普陀洛教本部而建。不过眼下仍未看见建筑物,前面的丘陵依然是柑橘梯田。
当车子在丘陵间绕来绕去之际,有五六辆出租车从对面驶来。会车时修二注意到,每辆车里都没有乘客。
“刚才的出租车是送信徒去普陀洛教本部的回程车吗?”修二又向司机问道。
“是的。大概是去总部参拜的信徒所搭乘的车辆吧。”这一次,司机的回答倒是很快。
“也有一些团体参拜者会来总部吧?”
“哎,多的是。有时还会有十几台巴士一齐涌进来。”
司机的迅速回答让修二觉得纳闷。刚才他像是没听见一样回答得那么慢,而这一次自己也并未刻意大声提问,他却回答得如此快。这么说,前一次回答得慢,是因为司机在犹豫的缘故?
于是,修二再次怀疑起这名司机会不会是胜又来。不过一旦问多了恐怕会引起对方的警惕,所以他闭了口。
在车子绕过第二个山脚后,正面忽然现出一片巨大的建筑群。建筑群背靠着青山,是现代建筑与江户时代寺院建筑的奇妙组合。现代建筑的白墙与玻璃在太阳下光辉夺目,而寺院大屋顶上的瓦片则显得比较暗淡。复杂的建筑群中间耸立着水烟装饰的尖塔。
“那是多宝塔。”这一次,还没等修二询问,司机就主动解说起来。
“很古老吗?”
“是啊,听说是镰仓时代的东西。”
“那可真是宝贝。以前就在这儿了吗?”
“不是,是前教主从别处移来的。”
“太了不起了。前教主很伟大吧?”
“是的,一位伟大的人。”司机没有停顿地答道。
修二还想接着问。他想知道现在的教主是什么样的人,教团的内容如何,不过他更想问宗务局宗务主任玉野文雄的种种事情。但这很危险。这名司机是教团的一员,万万不可乱说。
与其说是出于这种考虑,倒不如说是那压迫着视野的宏伟建筑群让修二闭了口。随着车子的靠近,教团的建筑群更加恢宏地展现在了眼前,完全是变形的西洋建筑与日本传统建筑的奇妙混合。在画家眼里,这种复合产生了一种神奇的统一。这统一性究竟是来自哪里呢?疑问立刻解开了。原来,西洋建筑的“变形”来自上部的形状。其上部呈舒缓的波形,而正是这种有韵律的波状屋顶,在现代建筑为背景的衬托下,与寺院大屋顶那翘曲的飞檐相映成趣。神奇的理由就在这儿。那玻璃与白色预制板组成的墙体,跟瓦片与木结构带来的黑色效果自然地形成了一种明快的对照。
修二感叹不已。这无疑是卓越建筑设计师的伟大创意。既然是上一代教主建造的,当时一定是找一流的建筑设计师设计的吧。决定建造木结构的寺院,是因为作为佛教的教团,木结构象征着传统的信仰。若是采用最近流行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无论怎么模仿寺院的形式,也无法产生出庄重的氛围来。这儿的建筑并非全部根据现代建筑方式建造,尤其是寺院,这无疑体现了初代教主的匠心之处。而耸立在中央深处的多宝塔,是整个建筑群的重要标志。
建筑群的背景是刚披上新绿的山峦。黝黑的寺院檐柱上则是古朴的朱漆,整体追求自然效果的配色也无可挑剔。若只是白、黑、绿的话会缺少豪华感,而适当的朱色与周围的自然融合得天衣无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