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模仿犯(第15/20页)
老蔡(谈话记录摘选):
一晃十年了。案发当年,我还准备给段义家刷新油漆呢,都看过两回了,却在动手前发生了那样的事情……后来段义自己把房子给刷了……
王素雅(谈话记录摘选):
关于何彩玲的评价?我知道得不多……都是从我家男人那里听回来的……他从哪里听回来?这我可真不知道了……稍等,我想想,他好像提起过一次……哦,对了,他是从柳文娟那里听回来的。
2
柳文娟怒气冲冲地提着一盒点心,来到糕点店门口,朝售货员吼道:“你刚才少给了我两个老公饼!”
售货员赶紧赔不是。“对不起,对不起……不过,我们最后两个老公饼刚被买走……”售货员指指柳文娟身边的一位女士,她正在掏钱付款。
“嘿,你等等!”柳文娟拍了一下那位女士,“你不用付钱了,这饼是我的!”
女士一头雾水,售货员赶紧解释了一番。
那女士听了便说:“这是你们糕点店的错,不应由我来承担,我买了就是我的,你们糕点店可以明天再补给她。”
柳文娟勃然大怒。“怎么就是你的呢?你还没付款啊!”
女士笑着说:“我觉得你也还没付款。”
这句话正戳中柳文娟的要害——她早前付的糕点钱里并没有包含两个老公饼的费用。她不禁破口大骂,极力要挽回颜面。
两人争执了很久也没个结果,售货员左右为难,两头劝解都无效。糕点店门口渐渐多了围观的人们,七嘴八舌地在议论。
柳文娟突然想起了段义。
3
大家好,我是冯阳警官。今天请段义先生来警察局,是为了共同听取我们对于案件新的说明。以下说明是基于我们对本次案件以及十年前案件相关文档的重新审视,当然也基于我们对段婉婷与方旭作的新一轮的审讯笔录。
在案件陈述前,我先跟高德警员说明一下,那天我对你说的“互联网是个好东西”绝非戏言,我确实从互联网上找到了三样有用的线索。
线索一:SNS社交网站中的北燕区老街坊信息。SN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我在中国最大的SNS社交网站中,通过年份与区域的搜索,找到了当年生活在北燕区段家附近的很多户街坊现在的住址和电话——这些中老年网民都很实在,在SNS社交网站中登记的全部是真实信息。然后我一一走访了这些老街坊,听闻了很多尘封往事。
线索二:方旭个人博客上的照片。这有赖于方旭第一次接受询问时高德的细致观察,他判断方旭与婉婷早已相识。因为关于方旭的家庭信息,都在方旭十三岁那年才建立起来,之前的早已无从查证。于是我通过方旭在校园BBS上的账号,找到了他的个人博客,并且在他的博客上下载并打印出几张他和母亲的合照。老街坊们固然不认得长大后的方旭,但都认得他的母亲——这在今天的审问中也得到了方旭本人的证实,他和母亲方惠君就是段义当年的邻居。
线索三:段婉婷个人博客上的文章。这是最重要的一条线索,不过得来全不费工夫——我在方旭的个人博客上找到了婉婷的博客地址。高德应该还记得,婉婷的博客设置了向日葵作为背景图案。我当时一看到那些歪歪斜斜的向日葵,心里顿时产生一种预感,那种预感在高德解开“路程分担诡计”的时候也有涌现过。于是我顺着我的预感认真阅读婉婷写的每一篇文章,最后终于让我找到了内心预期的那一篇——《R校实验楼杀人事件》。
那是我两年前破的一个案子。R校的实验楼在那年的四月一日深夜发生了一起勒杀老师的事件,该校学生韩平很快就被确定为嫌疑犯。我破解了韩平布下的“机械密室”以及通过其“短期记忆综合征”所构造的不在场证明,而突破口正是这个喜好向日葵、只有十四个小时记忆力的男生所写的日记。其实我们之前就找到了一本他的日记,然而后来我们发现他还藏了一本——这另一本上隐晦地记录了他与被害老师的“师生恋”经历以及他遭到该“水性杨花”的老师拋弃的惨痛经历。于是我们很自然地认为,一开始找到的是一本假日记,而这本真日记上记录的全部是事情的真相。后来韩平被处以死刑,而死者的“艳史”不知怎么竟在网上流传起来,死者生前的一切荣誉也被校方坚决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