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导的秘密(第5/17页)

“您昨天是什么时间到的家?”秦思伟不会轻易相信樊荣的说辞。

“呃……大概十点多吧。”樊荣犹豫着,“我们离开饭馆的时候大概九点半……还是已经十点了?嗨,我真的记不清了。当时我已经醉了,路都走不稳,是吴景义开车送我回来的,时间实在想不起来了。”他又冥思苦想了一会儿,终于摇摇头,“要不你们问问吴景义吧。他昨天走得匆忙,皮包落在我这里了。我刚刚给他打了电话,他一会儿就过来。”

“这样啊。”秦思伟有些失望地转换了话题,“我们听说您和魏平青过去是同学,又共事多年。据您的了解,他和什么人有过矛盾呢?”

樊荣又迟疑了几秒钟,才慢吞吞地说:“我知道你们想问什么。你们可能也听说了,我们之间的关系并不太好。”

“是为什么呢?”秦思伟反问。

“这个说起来话可就长了。”樊荣叹了口气,“唉,魏平青是我的师弟,他小我三届。博士毕业以后,我们都留在应用经济系当老师,关系一直不错。当年他哥哥进城打工,找不到工作,还是我托了关系才给他安排到学管办当宿舍管理员的。现在想起来,当初可真是瞎了眼,没想到他居然这么阴险!”

他给我们添了一些茶水,又叹了口气:“唉,我过去觉得魏平青人还不错,特别节俭,也很上进,就是有点争强好胜,凡事都要比别人强,弄得他自己也挺累的。没想到,就是这个‘好’师弟在背地里狠狠算计了我一回。去年我写了一篇论文,用到了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模型。魏平青在数学建模方面是行家,所以我成稿以后专门打印了一份给他,请他帮忙看看模型有没有问题。他帮我把模型补充完善了,一个月后把修改稿给了我。当时我简直感激涕零,特意请他吃了一顿海鲜。可是,谁知道他居然把我写的文章换上自己的名字抢先发表了。最可恨的是,去年年底申报博导资格,他居然倒打一耙,指控我抄袭他的论文!我是有口难辩,想一想气就不打一处来啊。”

“既然是他剽窃您的文章,您可以申诉啊。”我说。

“口说无凭啊,文章发表的顺序可是明明白白的。”樊荣苦笑,“更重要的是,院里的领导们更愿意相信魏平青。因为我已经三十八了,而他只有三十五岁。”

“这有什么关系吗?”

“有很大关系。”樊荣咬牙切齿地说,“你们不知道,过去工大最年轻的博导是信息学院的王一鸣教授,他是三十六岁的时候获得博导资格的。所以,只有把魏平青推上去,经济学院才能拥有学校历史上最年轻的博导,这可是露脸的事,更是院长书记的政绩工程。所以,虽然他们并不完全相信魏平青的话,却还是采纳了他的证据。当然,对于我,他们也算仁至义尽,没有上报学校,只是内部决定停招一年研究生。我还能说什么呢?如果事情真的闹到学校,我又拿不出魏平青剽窃的证据,那恐怕我就要被解聘了。”

忘了曾经听什么人说过,只要有人的地方都避免不了是非,避免不了争斗。现在看来这话也太精辟了。

“事后您有没有找魏平青当面谈过这件事?”秦思伟问他,“还是就此打算老死不相往来了?”

“我找过他,想问问他为什么要陷害我,我又没招惹过他。可他一天到晚躲着我,做贼心虚吧。”

“您知道他还和什么人有矛盾吗?”

“这个可就多了。”樊荣思忖着,“魏平青太拔尖了,容不下别人。过去很多人都在私下里向我抱怨过,我还一直替他开脱。要不是他平时把人都得罪光了,哪会有匿名信的事——你们知道匿名信了吧?”

“我们了解了一些情况。”秦思伟说,“您怎么看这件事呢?”

“一定是学院里的人写的。”樊荣喝了一口茶,意味深长地说,“究竟是谁写的,我也不好乱猜。但是这应该和魏平青的死没多大关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