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第16/19页)

安东尼·富尔杜尼以前多次看见自己的母亲被父亲殴打,因此,在他的认知中,打老婆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他总是凶狠地揍她,直到她奄奄一息才住手。但即使被打得这么凄惨,苏菲依旧死都不肯透露谁是孩子的亲生父亲。安东尼·富尔杜尼自有一套逻辑,他认为有魔鬼作祟,这孩子一定是个不折不扣的罪恶之子,而罪恶之父只有一个:邪魔。他坚信,罪恶已经充斥在他家的每个角落里,还有妻子的双腿之间……于是,他疯狂地在家里挂十字架,墙壁、房门以及天花板,到处都挂。

她后来生了个儿子,取名胡利安,借此纪念她那英年早逝的父亲。富尔杜尼本来想把她赶出家门,但一想到家丑外扬恐怕会影响生意,只好作罢。他心想,谁会愿意向一个被戴了绿帽的人买帽子呢?苏菲一直被关在公寓最后面那个阴暗、寒冷的房间里。在这小房间里,她在几位邻居太太的帮助产下了儿子。安东尼过了两天才回到家。“这是上帝赐给你的孩子啊!”苏菲对他说,“如果你想惩罚谁,那就惩罚我好了,但请你别把气出在这个无辜的孩子身上。孩子需要一个家和一个父亲,我的罪恶不该由他来承担,所以,我求求你,可怜可怜我们吧!”

最初那几个月,两个人都不好过。安东尼·富尔杜尼决定把妻子降格为女佣,从此不再同床共眠,也不同桌用餐,他们难得交谈的那几句,也必定是和家务相关的问题。每个月总会有那么一次,通常是月圆之夜,安东尼·富尔杜尼会出现在苏菲的房间里,他不发一语地趴在妻子身上干着那档子事,虽然力量勇猛,技巧却不怎么样。苏菲利用这个难得的亲密时刻,试图以甜言蜜语和温柔的爱抚来挽回他的心。只是,这个呆板无趣的帽子师傅不解风情,而且,他的性欲最多只能持续几分钟,通常几秒钟后就消失了。几年过去了,两人有过多次亲密的接触,但苏菲的肚子却始终没动静,安东尼·富尔杜尼索性再也不去苏菲那儿了,他宁愿留在自己的房间里,整夜阅读宗教刊物,希望能从中找到苦恼的出口和生命的慰藉。

大概是福音的教化,帽子师傅力图让自己去真心疼爱那个眼神深邃、喜欢被人逗乐儿的孩子,然而,不管他再怎么努力,就是无法把小小的胡利安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他甚至还不把他当儿子看。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一心想引导胡利安走入正途的帽子师傅,终究还是放弃了。那个孩子,天生就不是富尔杜尼家族的人,永远都不可能的。胡利安老是抱怨上学无聊,所以他的笔记本上都是满满的涂鸦,他画的都是些魔鬼、缠绕的巨蟒、会走路的房子,还有一些不规则的怪图案。这时候的胡利安,对于幻想和虚构故事的兴趣,绝对远超过了他对周遭日常生活的关注。

十岁的时候,胡利安宣称将来要当画家。至于苏菲,或许是为了排解寂寞,也可能是怀念父亲,竟然兴起了教胡利安弹钢琴的念头。胡利安一向喜欢音乐、艺术,和所有在人类社会赚不了钱的梦幻事物,他没多久就学会了基本的乐理,后来,他索性把视唱乐谱丢到一旁,决定自己作曲。

到了十二岁,胡利安对绘画的热情消失了,帽子师傅暗自窃喜,但没过多久,他的希望又再度落空。胡利安放弃了普拉多美术馆的艺术梦,却有了另外一个更加危险的嗜好。他发现了卡门街上的图书馆,每当他父亲准许他出门时,他一定是往图书馆里钻,他常常沉浸在那片浩瀚的书海里,尽情地阅读小说、诗集和历史。十三岁生日的前夕,他宣称将来要成为能和斯蒂文生媲美的伟大作家。帽子师傅没听说过这个外国作家,没好气地泼了胡利安的冷水,说他要是能当个石匠就已经谢天谢地了。这时候,帽子师傅已经非常确定了,他这个儿子就是个无药可救的大笨蛋!

我回到书店时,已经下午两点半了。一进门,费尔明立刻给我拋了个嘲讽的眼神。

“您聊聊贝尔纳达吧,怎么样,那天到底吻了没有?”

“您别损我啦,达涅尔!别忘了,站在您面前的可是专业的调情高手!只有业余的小瘪三才会玩接吻这种把戏。要一步一步慢慢来,这样才能赢得女人的芳心,整个过程就是一门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