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曲水翻天(第9/12页)
“快走!跟着水势走!”赵匡胤不知道即将到来的是什么,但利用眼下的时机跑出这片走不出去的芦苇荡应该不会是错误的选择。因为积水最终肯定是要退到河道或大片水域的,只要能跟上退去的水流就肯定能找到暗藏的活道或一江三湖十八山的盘踞点。
“双锋前卫开道,砍开芦苇丛,跟紧了退去的水势。”赵匡胤下令。
身边有三四个使用双刀的虎卫立刻冲到前面,刀花翻飞,砍苇而行。
“后防卫用快机短弩封住空中,防止水鸟袭击。”赵匡胤立刻想到,砍开芦苇丛便会毁了一些黑婆鸦的鸟巢,这样的话很有可能会遭到鸟群的围攻。
不单是四五个虎卫端起背上背的快机短弩,就连张锦岙也从皮囊中掏出了大把的五彩飞蝗石,准备对付鸟群的攻击。虽然赵匡胤的身边只剩下十几个人了,但依旧是个能攻能守、各司其职的团体。由此,可见赵匡胤治军别有一套。
不过这一次赵匡胤的估计却是错了,那些黑婆鸦并没有对他们发起袭击,而是在支撑鸟巢的芦苇被砍断后立刻飞离。这可能是因为它们面对的其他灾难要比鸟巢被毁严重得多,已经无暇顾及到这些毁坏它们巢穴的逃命者。
“曲水翻天”的阵法用在此处其实是有些牵强的。原本这阵法是要在多处关键点设置无法毁坏的物体,战场上则设置营盘或队列。这样要么是成功实现阻挡,要么可以顺势变化或重新集结,保住阵势不变。但这里的设置是利用天然的芦苇荡改造而成,平时如果有人想从芦苇地块中直接闯过,可利用黑婆鸦进行阻挡。而一旦失去了黑婆鸦的阻挡,那么被砍破的芦苇地块就成了整个阵法的固缺。而整个阵势只需出现几个固缺之后,与原有的路径接通,那么曲水便成了直水,众多各种形状的圆形地块构成的翻天势便一点作用都没有了,因为被困阵中的人再不会顺着阵势走了。
追着退去的水势果然没有再遇困境,可问题是前方的路又通向哪里?相比之前的情况无路已经不再可怕,无路可以自己踩出条道路来。真正可怕的是脚下明明有路可走,可是却茫然不知这是一条通往死亡的道路。
“好了好了!前面的芦苇矮了,有条面子(长长一排,像墙面一样)的蒿草。那方向肯定有水道,而且是可以行船的大水道。”张锦岱远眺后自信地说道,一向沉稳的他显得很有些兴奋。
可是此时赵匡胤却偏偏停住了脚步,怔怔地站定在那里。他的一双脚立得很稳,已经微陷入泥沙之中。但他的一双手却在颤抖,是因为紧张和恐惧,也是因为被某种无形的力量带动着。
无形的力量并非直接带动着赵匡胤的双手,而是先带动着他手里的盘龙棍,双手是因为棍抖才抖的。而此刻那盘龙棍不仅在微微抖动,同时还发出一阵沉闷的“嗡”响。这是盘龙发出的龙吟声,预示着危险的来临。盘龙棍所具灵性不会出错,此刻的确有巨大的危险正在逼近,而且所挟带的威力和凶势是赵匡胤从未遇到过的。
远处隆隆的声响在渐渐变弱,最终演变成连续不断、没有起伏的一声长响。这响声不清脆、不刺耳,但非常清晰。就像猛力地撕扯开一块老粗布,又像用利刃劈斩开人体的皮骨肌筋。
“架更楼!”赵匡胤断喝一声。随着这声命令,手下虎卫立刻聚集叠立,架起三层高的人体更楼。
刚想迈步登上更楼的张锦岱被赵匡胤一把按住,然后他亲自轻纵鹤步登上了更楼的顶端。
双边潮
远处的声音很清晰,远处的情景更加清晰。那是一座巨斧模样的峰头,峰面立削,犹如刃口,直朝着赵匡胤他们所在的方向劈来。但峰头的顶端并不尖锐,而是晶莹的花朵一般,并且在不停更换着花型绽放。刃口两边的刃面更是不可思议,竟然拖拉出看不见尾端的长度,灰沉沉地,就像压住地平线的灰色云层。
顶面上的花朵是浪花,两边的刃面是涌起的水面。
“峰头潮!这是两潮相夹才会出现的水相,其威力势头比单面涌潮更加飙狂凶猛。但这种潮势只听说钱塘江有,长江水域从未听说过。而且……而且这里的潮浪怎么会直奔岛上而来,其势像要将整个岛淹没了。”赵匡胤闯荡天下时见过很多潮涌的情景,其中包括钱塘潮、灌海潮(4),等等,所以对潮相潮势了解很多,判断也相当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