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14/18页)

除了这座会馆以外,当地还有华人同业工会,按籍贯分为三部分。其中最大的是以广东出身的商人为会员的“广业公所”,会员人数一般维持在五十人左右。另外两所分别是福建商人成立的“福建公所”和江苏、江西、浙江等长江下游各省商人建的“三江公所”。可是,这三个公所也在空袭中被全部摧毁,保存的文件也全部流失了。

听到这里,省吾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你的意思是说,华侨那边的资料也没有指望了?”

“也不能这么说。”山本不紧不慢地说,“刚才跟您说了,现在很多个体华侨的家里还留有一些资料,但华侨社会也是荣枯盛衰,变幻无常,保存有这些资料的几个有实力的人的子孙现在不是归国就是破产了,各类资料也随之流失。但是,住在六甲的汪志升家族不但躲过了当时的空袭,也没衰败破产,所以他家的资料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完整的。”

“这么说,汪氏家的资料还是有希望的?”

“没错。汪氏已经把祖上传下来的别墅改造成了宾馆,现在生意很红火。可是,他对这些破旧记录一点兴趣都没有,前段时间我碰到他的时候,他还跟我说,为了扩建宾馆,想把那老土仓推了,里面的破烂家具也得尽快处理掉。我当时就回去跟学校交涉,看能不能把那些记录买下来……”

听到这儿,省吾开始想象自己在那些杂乱无章、堆积如山的旧文件中间搜寻资料的场景——拂去上面厚厚的灰尘,翻看被虫子咬过的资料——怎么想都觉得这些事与自己的性格不符。

“肯定很费劲儿吧,在那么一大堆没有整理过的资料里面查找。”省吾忍不住问了一句。

“我有时会去那里查些东西,就顺便整理了一下,现在好像只整理出了三分之一左右……剩下的都还没有整理。当然,都没什么用处,都是些没用的破烂东西。汪氏祖先是个春宫画和黄书的收藏家,连与之相关的垃圾书都有。”

“哦,明白了。”省吾点头,表示已做好心理准备。这时,吉冈教授从旁边插话说:“我说山本君啊,对那些资料你可不能一概而论,不能把它们说得一点儿价值都没有。我觉得那些资料可都是非常珍贵的,你的想法有点狭隘了啊。既然你觉得没用的话,那些黄书和春宫画就让给我吧?”

“那……等汪氏处理那个土仓的时候,我们再跟他商量一下吧。”山本没有半分笑容地答道。

“那么,”省吾有点拘谨地说,“你能不能把我介绍给那个汪先生呢?查资料我实在是不在行,如果您能帮我查一下的话,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嗯,非常乐意。我也能顺便查点资料。”山本说“非常乐意”这几个字的时候,脸上仍然没有一点表情。

——难道这家伙是个专门搞研究的机器吗?

省吾在心里想。

山本又非常熟练地舔干了一杯酒,杯子毫不动摇。

“那我们什么时候去查呢?我想早点去会比较好吧……”省吾尽量不让对方觉察到自己是在催促。

“真不巧,这周是去不了了。汪先生正在香港旅行。前几天,我曾因查资料的事给他打了个电话,他说下周才能回来。”山本还是面无表情地说。

“秋帆”这家关东煮店非常干净整洁,又不失静雅,让人心情放松。深红色的桌椅罩布给这家店增加了一丝华丽,而且老板娘看起来也非常温厚,虽然年纪稍大,但高高的个头和俊秀的脸形还是散发着一股美人的气息。

谈话暂告一段落,吉冈教授把脸转向省吾问:“这里还不错吧?”

“嗯,很不错。”省吾环视了一下四周。这家店给人的感觉确实非常好。

“这位就是老板娘。”教授看到老板娘端着酒过来,就对省吾说,“怎么样,漂亮吧?”

“哎呀,不要拿我开玩笑啦!”老板娘脸上微微泛红,虽然上了年纪,骨子里却依然透着点清纯。

“好,我来介绍下。这位是樱花商事的叶村君,刚从东京过来——这位老板娘可是个了不起的女人啊,以前还是‘花隈’那边的人呢,名叫秋帆……”

秋帆微微地点了下头。见此,省吾也急忙点头还礼,耳朵里不断回响着“花隈”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