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纪子 第叁话(第5/8页)

最初还觉得祭典挺新鲜的孩子们,看着看着也就厌了,又开始在院子里你追我赶起来。

这时,笛声忽转,鹿头人停在一处,原地转圈。接下来似乎是这场舞最后的高潮。只见他蹲下来,周围的少年们一起伸出了手中的长矛。舞蹈就跳完了。掌声稀稀落落。

表演完的少年们,举起陶制的酒杯,四处敬酒。神社内有位身着制服的警察在散步,见此情景并未阻止①,而是和一名村民谈笑风生。

①根据日本的法律,未成年人不得饮酒。所以文中的主人公见到警察不阻止这些十三四岁的少年喝酒会感到很奇怪。

最后,酒居然还敬到他这儿来了,他若无其事地一口干掉。

那个鹿头人并没有在舞蹈结束之后取下鹿头,就这么顶着它,喝着酒。纪子只能看到他的下巴。

神官在拜殿①出现了,是一位六十岁左右的男人,黑黑瘦瘦,个子不高。虽说瘦,却长着一张宽大的脸。他头戴一顶起了毛边的立乌帽子②,身穿草色素袍,手持一支大币束,口中不断地念念有词。

①在寺庙建筑中指正殿之前的部分,善信于此处摆设祭品祀神,故称为“拜殿”。“正殿”即位置处于正中的主要殿宇,是神社的主寺,也称为神殿或本殿。

②日本平安时代(794—1192)流传下来的一种黑色礼帽,近代日本成年男性的和装礼服组成部分。镰仓时代以来,乌帽子越高表示等级越高。高高的那种叫立乌帽子,矮矮的那种是折乌帽子。公家通常带“立乌帽子”。此外还有侍乌帽子、印立乌帽子等。

“差不多就行了!”

“六藏太夫,你快点啊!”

四周的人们毫不客气地催促着。神官受到打扰,口中的祝词变得语无伦次,念不下去了。于是他草草结束了祝词,举起币束,用力挥舞起来。

装着大鼓的彩车被人们移到拜殿前。彩车有两层,不高,顶部弯弯翘起的设计十分特别。虽然第一眼看上去并不算豪华,但只要仔细观察支撑顶部的肘状承衡木和柱子间精心雕刻的蛙形纹样,就会发现这辆彩车其实是一件艺术品。

彩车第二层正面的垂帘卷起,其他三面依旧垂着金线织花锦缎做成的帷幕。帷幕上绘着大大的龟甲形纹样,丝丝线线都受到了时代熏陶,光泽素雅。

彩车的高台栏杆旁架上了梯子,村民们当中有人喊了起来:“阿供!”

应该是祭典的重头人物——阿供要现身了。村民们的视线都集中到了神殿后面。纪子也顺着他们的目光望过去。在幽静的拜殿里,阿供出现了。

就在这一瞬间,纪子忘记了自己正身处于现代。此刻,映入眼帘的是把祭典当做人生之中一大要事的那个时代;明神①与邪神②还在现实中支配着人类的时代。纪子感觉自己正在这样的时代与这些村民一起生活着,像孩子一样为祭典而兴奋,为阿供的现身激动,与这个时代的人融为一体。

①日本神道教的神明称号之一。

②给人类带来灾难的神。

阿供是由一个身着礼服、看起来像是祖神后代总代表的男人牵出来的。在她褪色的淡红窄袖和服上,金线银线绣成的朵朵樱花绚烂缤纷;一根朱红色腰带结在前面①,很有元禄②遗风。尽管罩衣③遮住了额头,但还是可以看到她浓施粉黛的脸,樱桃小口一点红,像极了古代的女儿节人偶。

①一般和服的腰带都是结在背后的,而这里结在前面体现了一种特殊的时代特色。

②日本的年号之一,大约是1688年到1703年期间。

③这里指古日本女性外出时遮住面部的披风,可以从头罩住全身。

“这一次的阿供,真是个美人儿啊!”纪子身边有男人感叹道。说这话的人大眼睛,大嘴巴,身强体壮的样子。

“阿供啊,还是要年轻人来当才行!这样的人才适合做最后一个阿供。”路过的警察大大咧咧评价道,似乎是有些醉了。

有人问他:“这样的美人应该有很多人跑去提亲吧?”

他答道:“那自然是。”

那人又问:“春季的阿供,好像是深泽家的老太婆吧。”

从问话来看,他似乎不是本地人,估计是常到耳成神社来看祭典的人吧。

警察回答他道:“深泽确实年纪大了些,不过还没出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