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纪子 第叁话(第4/8页)
一排孩子们都抽完之后,老人把求签箱放到纪子面前,问她:“你要不要也求个签?”
纪子接过箱子,抽了一支,是第五十二号签。
“抽到五十二号签!”
老人一边喊着,一边翻开书页,递给纪子看。这本书纸张泛黄,是采用古体字活字印刷而成的。这一页上写着:●与此签有缘之人,命运不佳,易因他人反误自己,招来麻烦。○疾病不扰○等人不遇○官司不利○乐极生悲○建屋、乔迁、嫁娶吉凶参半○不宜旅行○生命堪忧纪子反复回味着上面的几句话。
“与此签有缘之人,命运不佳,易因他人反误自己,招来麻烦。等人不遇。乐极生悲。不宜旅行。”
她又读了一遍,把书还给了老人。老人安慰她:“虽然是下签,但你也不要太在意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谢谢您的关心。我不太在意这个。以后小心点就是了。求佛保佑。”
这位脸上长有瘤子的老者,重新审视着纪子,问道:“你是个有灵气的女孩子。从东京来的?”
“嗯。”
“在这里等人?”
“他应该早就到了。”
老人爽朗地笑了。
“今天的祭典,是叫做阿供祭典吗?”
纪子被老人的笑所感染,和他聊起天来。
“嗯,没错,确实是阿供祭典。不过原本是叫做挂穗祭典的。每到秋收时节,人们就会在祭典上捧起稻穗,向神明表达感谢。在我年轻的时候,祭典不知道有多热闹!光村子里的祭祀团就是现在的十倍规模,祭典过后的盛宴也是异常隆重,所有人都盼着呢!那时候跟现在可不同,所有的事情都讲究着呢!在阿供的斋戒期间,神社要关闭一周。可是到了现在啊,连太夫①都没有了。”
①这里的“太夫”指的是主持祭典的神官。
老人说到这里,听到有人叫他,于是朝声音传来的方向挥了挥手,然后转过头来对纪子说:“祭典差不多要开始了。你慢慢看。我建议你一边参观祭典一边等人,这样要开心得多。”
老人往叫他的方向去了。那边站着几个与老人同样衣着的人。他们排着整齐的队列,准备进入神殿。
神社的院子里又多了一些人,不过还是不怎么热闹,没有什么举行祭典的气氛,连必在祭典现身的摄影师都没看到。
神殿中蹲坐着几个人,一齐面对着一位手持“币束”①的神官。纪子心想:这应该就是被称为太夫的祭典主持了吧。只见他舞动币束,烛台的光芒随之摇曳。在他身旁坐着一个白色的影子,面朝纪子这边。只能看清那是一个人,看不出性别和年龄。
①日本神道教仪礼中献给神的纸条或布条,串起来悬挂在直柱上,折叠成若干之字形。外形简单来说就是在一根木棍上,缠有纸条。常见的是一根木杆上垂下2条、4条或8条垂纸,常见色是白色,不过也有五色、金色。用途有三种,用来供奉在神像前的,用来除魔的,用于祈祷和“清洁”。使用的时候一般是以“左右左”的方向来回挥动,也有直接插在一个地方固定不动的。
除魔仪式过后,祖神①后代们走下神殿,四处敬圣酒,一些人脸上开始泛起了红晕。
①当地氏族所共同信仰的神,是当地血缘之神。
敬酒期间,不知从何处聚集而来一群十三四岁的少年们,身着白色麻布“水干”,上面绘有与求签箱同样的“九枚笹”纹样,双腿的裙裤用绳子绑紧,头扎白巾,手上拿着一支带有银色纸穗的长矛。只有一人比较特殊,身着披肩,顶着一个表面斑驳的鹿头,手拿竹叶,走到少年们中间。
那位脸上长瘤的老人手持笛子出来了。除了老人,还有个人也拿着笛子。其他人中,有两人击鼓,一人鸣钲①。他们都穿着同样的浴衣,纯黑纺绸的礼服,绘有花纹,是乐官的打扮。
①中国古代打击乐器,亦名“丁宁”,铜制,形状近似小型的钟,可执柄敲击。几个大小不同的钲组合在一起,就是“编钲”。
笛声、鼓声响起,少年们开始围绕着中间的鹿头人翩翩起舞。乐曲曲调平缓、单调,舞蹈亦是闲情碎步。四周的少年们与鹿头人若即若离,不断重复着舞步,不知何时才会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