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X档案(第4/17页)

安力为认为,这是出于“双重保险”的考量。这是基于凶手细致而缜密的心思,熟练而稳妥的作案手段,天衣无缝的作案布局等综合心理评定,再加上安力为多年的经验而做出的判断。这个判断,不武断,是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来支撑的。

凶手,应该是一个行事极其求稳,绝不允许存在失败可能的人。而这样的人,对于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往往是超常的。那就达到了一种境界,因为周密计划,多重保证,又不怕失败,所以他真的能做到无往不利。根据安力为的分析,凶手平时做事的方式,很可能是准备两套方案。假如A计划失败,B计划便立即启动。但假如B计划也不能成功,就说明了天意如此,或者换句话说是时机并不成熟。这时候,他会选择就此隐身,像一个东瀛忍者一样藏在不容易被人发现,而同时又便于他进攻的地方。

分析完凶手的行事风格之后,安力为又分析了凶手在玲珑屋密室杀人案中的心理画像。

这一次动手对于凶手来说,是人生的大转折,也是他为自己创造的一跃成为掌门人的重要机遇。平时行事就喜欢双重保险的人,在这次更是会倍加谨慎。这次的敌人是最厉害最强大的荣应泰,扳倒他,必须动用最稳妥的手段,而扳倒了他,凶手就等于完成了斩首行动,其余的人将会或望风归附,或作鸟兽散。

安力为说得很有道理,倪大龙没有反驳的余地。虽然在以往的案例中,还不曾有过在一个杀人现场出现两种毒物的现象,但在大量普通的斗殴杀人案之中,一个人身中几十刀,或者被两种甚至三四种不同的凶器击杀而死,却是极其常见的情形。套用一句黑社会常用的术语,那叫作“补刀”,起到的就是安力为所提到的“双重保险”的作用,只不过犯罪手法的形式不同罢了,其使用手法的思想是相同的。

解决了心里的疑问,倪大龙和小郑就风风火火地开始了对于两种氰化物的调查工作。

调查的关键,无疑在于它们的来源。也就是说,谁最有便利得到这两种东西。

氰化物这种东西,在工业中的使用极其广泛,比如电镀、橡胶、油漆、采矿、洗注、染料等行业,在不同程度上都离不开氰化物,而在农村里,氰化物还经常被某些无良渔夫用来毒鱼。

氰化钠,主要用于提炼黄金等贵金属,也称化学萃取法淘金。由于它是能与元素金组成可溶化合物的极少数物质之一,因而也被广泛用于珠宝的镀金和抛光。另外,冶金、矿山、农药、医药、电镀及有机合成中,也都少不了氰化钠的使用。

氰化钾,与氰化钠的用途比较相近,有时二者可以通用。较之氰化钠,氰化钾在电镀时具有更高的导电性能,以及镀层细致等优点,因此更多地被用于电镀和钢铁的热处理等方面,但价格比氰化钠要贵,一般用于比较高档的材料处理。

这两种氰化物因其剧毒的特性,一直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严格管理。

当然,所谓严格管理,其实只是普通老百姓的认知。作为办案多年的老警察,倪大龙知道因为氰化物的轻易流失和被滥用而造成人身意外死亡的案件,实际上数不胜数。

光在倪大龙曾经办过的案件之中,与氰化钾或氰化钠有关的,就不下十件,其中有六件是恶性毒杀事件,属于蓄意杀人的性质。也就是由于这个原因,安力为才把调查毒物的任务交给他。

关于它们的来源,虽然看起来只涉及电镀、橡胶、油漆、采矿、洗注、染料、捕鱼等行业,但实际上,因管理不善而存在流失可能的医院、制药公司、冶金公司、农药生产企业等,倘若真要严格地拉网式排查起来的话,一定多得令人触目惊心,而光靠公安这一个独立的部门来完成,也是杯水车薪,可以说根本没有能力去查。

幸好倪大龙是个有经验的刑警,思维极其务实,并不和某些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高级官员那样,认为有必要展开“运动式”的大面积排查。他认为一个有效率的刑警,应该懂得怎样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以最小的警力投入成本,去获得最大的破案成果。

大龙是经济学院毕业的,因此明白公安警力的管理和调配,也需要有一些与做生意相类似的“利益观”才行。没有对有限人力进行投入和产出的管理观念,那么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疲于奔命,却跟不上犯罪数量激增的新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