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迷雾中的光(第3/16页)
一大清早,千行就跟着干警们一道,来到了荣府的玲珑屋。今天,他要重新检查玲珑屋的一瓦一木,向这个令人匪夷所思的杀人密室发起挑战。
从门开始,千行再度开始了漫长而烦琐的现场勘查。
昨天是案发当日。因此勘查的顺序,是从尸体开始,到尸体周围的桌椅、摆设,再以尸体作为中心点进行范围的扩大,最后到墙体和门窗。也就是,以人为基点。
千行将今天勘查的重点进行了调整。他打算以玲珑屋这所建筑作为基点,从建筑本身的角度出发,去找出他所需要的线索和值得注意的疑点。
首先从门开始。
一幢建筑最常用的出入口,就是它的门。在推理小说中,最常见的密室制造手法,也是在门上来做手脚。
比如,对锁孔或钥匙做手脚来进行自由的打开和关闭,通过两把钥匙相似的特征来进行偷梁换柱,通过控制极细的丝线来移动门闩或铰链,利用弹性、惯性、重力、磁性等物理力来控制上锁,利用某种特殊门锁不为常人所熟悉的特点在门外上锁,用钥匙在门外上锁后再通过某种方法将钥匙放回室内等等。
但这些在千行所熟知的推理小说中经常出现的经典诡计,在这对玲珑屋唯一的双开门前,却看似失效了。
千行执着地再次检查了门闩。
门闩由上下两根方形截面的粗长樱木条组成,用来卡死双开门的中央区域,门的两边则被八套合页牢牢固定在门框的两边。
上门闩的一端被铜钉钉在左侧门背后,另一端可自由活动,用时从上至下,落入右侧门上的卡槽,并封闭保险木。
下门闩则是插入式的,插入右侧门的终端卡槽后,再将左侧门的起点卡槽封闭保险木。木条左侧由一根绳索联系,开门时将其从卡槽中抽出,自由悬垂于左侧门的下面。
安装双门闩,并且采用了落闩与插闩这两种不同的上闩原理,与两侧的八套合页(一半的双门是采用四套合页)一样,显然是出于双重保险的考量。
虽然两侧门的上部与下部,还装有四套铜插销,但很显然这是多余的。因为两扇门与门框之间惊人地严丝合缝,这四套上下的铜插销几乎没有用武之地。当然,如果将这些插销全部锁死的话,仅凭周焘和荣俊赫两个人的力量,是无论如何也撞不开门的,恐怕必须动用工具或机械,方能将其破坏。
毫无疑问,双开门是由于遭受极大外力的冲击,被生生撞断了门闩而打开的,门闩的两头还完好地处于卡槽与保险木的内部。
可见,现场目击者所言非虚。门在被撞开前确实是处在严密锁闭状态,也就是两根门闩所造成的双重保险状态。
不仅门闩毫无疑点,经千行的仔细检查试验,门与门框之间,以及门框与墙体周围也不存在一点点的漏洞。
根据千行的仔细检验,从两根门闩、卡槽,以及保险木的表面来看,根本没有类似大头针等尖细锐器造成的针眼痕迹。这就意味着,根本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曾有丝线等其他物质与门闩的关键部位进行过物理连接。而根据千行前次的当场试验,所有的窗户几乎与门、地板一样,没有哪怕一丝丝的缝隙存在。甭说信用卡,就连一张薄纸都不能通过。
那么,丝线从何而来?
由此,千行的心里形成了牢固的想法。想从门、窗户与墙体找出一丝漏洞来,穿过某种控制门闩的工具,达到开门和锁门的目的,是根本不可能的。任何试图从门找到密室制造方法的突破口的想法,无疑都是徒劳的。
检查完门之后,千行开始检查屋中的八扇窗。
刘晓伟一直站在门口,一方面协助他的勘查工作,一方面也保护着他的安全。按照安力为的事先吩咐,只要他有事离开,千行的安全就由小刘来负责。
小刘不敢轻易打扰千行的思绪,因此只是站在门口,望着千行不厌其烦地将窗户一扇一扇打开、检查、关上,再打开、检查。
他略微感到有些无聊。小刘不知道像这样枯燥的、周而复始的工作,对于破案有什么实在的意义。
但他没有表现出自己的烦躁,只是默默地等待着千行的吩咐。他知道,千行所特有的天才思维,并不是他所能理解的。而这就是千行能够得到头儿和贺科尊重的理由。